第一章 鸡场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第一节 鸡场选址与规划设计
一、场址选择
(一)地理条件
主要考察家禽场所处位置的地形和地势。总的要求是:场址不要选择在低洼、潮湿、背阴,以及四面环山的盆地谷口、狭长的山谷等地理位置。以保证家禽饲养环境干燥、通风良好、冬暖夏凉的理想条件,减少冬春季冰冻风雪、夏秋季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较高的地势有利于生产用水、生活污水和雨、雪水的排放,场区内的湿度也相对较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蚊蝇等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生存也受到限制,家禽舍环境容易控制,排水设施投资减少;开阔的地形则有利于家禽场的布局、通风、采光、运输、管理和绿化;除此之外,场地面积(年出栏数x平方米)往往也很重要。以规模化鸡场建设为例,占地面积可参考表1-1。
多数设计者首先会考虑场地面积的大小,有些设计者还通过缩小生产区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增加家禽舍内饲养密度来提高其利用率,这会导致家禽场扩大再生产和环境控制出现问题。因此,家禽高效生产中应将多种条件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家禽场的占地面积应依据饲养规模、生产任务和场地总体特点而定。
(二)水源条件
主要考察家禽场所处位置的水源、水量和水质。水源应符合无公害水质的要求,便于取用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家禽场选择的水源主要有两种,即地下水和地面水,不管以何种水源作为家禽场的生产用水,贮水位置都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并设计在家禽场最高处,同时还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水量充足,二是水质符合卫生要求;不管哪种水源,必须与当地政府协调好及时供应和长远利用的问题,并切实做好水源的净化消毒和水质检测工作;另外,还要依据家禽场建设规模,科学计算水的供应量,确定是否满足家禽场生产、生活、绿化等方面的需求,进而对其投资和维护费用进行分析。不管何种水源都要防止周围环境造成其污染,同时也要避免家禽场污染源对水源的污染。
(三)土壤条件
主要考察家禽场所处位置的土壤特性和土质结构。在很多地方土质一般都不是家禽场建筑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其性质和特点在一定的地方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容易在施工中对其缺陷进行弥补,但是缺乏长远考虑而忽视土壤存在的潜在风险,则会导致严重后果。如场地土壤膨胀性、承压能力对家禽场建筑物利用寿命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恶性传染病病原(如炭疽芽孢杆菌),如果考虑不周,可能对家禽的健康带来致命的危险。因此,家禽场选址时,对当地土壤状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其他条件差异不大,选择砂壤土比选择黏土有相对较大的优越性,砂壤土透气性好,自净能力强,污水或雨水容易渗透,场区地面容易保持干燥。
(四)防疫条件
主要考察家禽场所处的位置与道路的远近。
①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小于500米。
②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③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