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诉求1
11新型电力系统概述1
111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1
112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2
113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3
114我国典型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现状4
12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13
121系统平衡调节能力不足13
122经营主体参与市场风险增大14
123电力保供形势发生新变化15
124发电容量充裕度面临挑战16
13新形势下电力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诉求16
131电力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16
132经营主体面临风险需要提供有效的规避途径17
133以保供为目标的省间省内衔接机制有待探索18
134火电机组容量补偿机制亟需进行优化19
14本章小结20
参考文献20
第2章防范经营主体市场运营风险的多主体协同交易机制23
21国内外多时间尺度交易偏差引发经营主体风险防范机制23
211国外市场交易偏差风险防范机制23
212国内市场交易偏差风险防范机制25
22多时序电能量市场新增交易需求的确定26
221多时序电能量市场交易复杂性分析26
222能源转型下发电侧经营主体的挑战与需求29
23基于多功能导向的经营主体间协同交易设计33
231电力市场经济机制设计原理33
232基于交易功能需求导向的经营主体间协同交易设计35
24基于多时序电能量市场框架的多标协同交易模型40
241协同交易市场双边协商交易模型40
242协同交易市场集中交易模型41
25算例分析43
251算例设置43
252多主体协同交易结果44
253协同交易多功能需求完成情况分析45
26本章小结47
参考文献47
第3章保障电力现货市场稳定运营的自适应限价机制49
31国内外电力现货市场限价现状分析49
311国外稀缺定价下的电力现货限价标准49
312国内主流的固定限值电力现货限价标准50
32扁平化固定限价模式的局限性分析52
321扁平化固定限价的阶段可行性52
322静态限价模式更迭的长期必要性55
33计及多因子影响层的电力现货市场限价自适模型设计56
331影响经营主体合理收益的强相关因子56
332计及多因子影响层的电力现货市场限价自适模型57
34算例分析59
341算例设置59
342电力现货市场限价自适结果分析60
35本章小结61
参考文献61
第4章计划指令与市场化手段协同的一体化保供机制63
41国外区域市场与我国省间市场建设情况概述63
411国外区域市场情况63
412我国省间电力市场运营情况71
413国外区域市场与我国跨省跨区交易对比分析78
42基于受端省份保供一体化的跨省跨区存在的问题79
421保供紧张时段外来电采购问题80
422外来电力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80
43基于受端省保供一体化的跨省跨区应对策略82
431计划指令式保供82
432市场化保供86
433计划指令与市场协同的一体化保供策略88
44计划指令与市场化手段协同的受端省一体化保供模型90
441模型架构90
442基于计划指令与市场协同的电力交易/保供一体化优化模型92
45案例分析98
451基础数据98
452仿真结果99
453仿真分析102
46本章小结104
参考文献105
第5章支撑火电兜底保障作用的双差异化容量成本回收机制106
51容量成本回收的运作方式106
511借助电能量市场回收107
512容量补偿机制回收107
513两部制电价机制回收107
514容量市场竞争回收108
52国内外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现状分析108
521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的国际实践108
522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的国内实践111
523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经验总结113
53计及灵活调节性能的双差异化容量补偿机制114
531双差异化容量补偿机制概述115
532成本回收目标对容量补偿机制的影响分析116
533保障型成本回收容量补偿方式117
534灵活调节需求对容量补偿机制的影响分析120
535激励型灵活调节容量补偿方式120
536双差异化补偿资金分配原则123
54基于双差异化容量补偿机制的算例分析124
541基础数据设置124
542双差异化机制的容量补偿额度124
543补偿效果对比分析127
55本章小结128
参考文献129
第6章新型电力系统期待全方位多角度的市场机制130
61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多元市场的协同配合130
611国际电力市场机制的经验与启示130
612我国多元电力交易市场发展现状133
62多元电力交易市场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推动作用138
621促进新能源高比例消纳138
622提高电力市场运行效率139
623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140
63适应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市场机制展望141
631面临问题141
632市场展望141
64本章小结143
参考文献14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