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苏联经典教科书在中国的传播概况
第一节 苏联经典教科书代表性著作及其主要内容
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三、《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四、苏联经典教科书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苏联经典教科书在中国的普及与创新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习与传播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借鉴与反思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批判与发展
第二章 苏联经典教科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影响
第一节 苏联经典教科书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高级干部的影响
一、苏联经典教科书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的影响
二、苏联经典教科书对党的高级干部的影响
第二节 苏联经典教科书对留苏知识分子群体的影响
一、赴苏留学热潮的兴起
二、留苏知识分子所在院校及其课程设置
三、留苏知识分子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
第三节 苏联经典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一、苏联经典教科书对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二、苏联经典教科书对党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第三章 苏联经典教科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及内容的丰富
第一节 基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本材料的影响研究
一、高校党校对于苏联经典教科书的学习概况
二、苏联经典教科书对我国编写政治理论教科书的影响
三、辅助资料的出版和普及
第二节 苏联经典教科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发展
三、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
四、中国政权建设理论的发展
第四章 苏联经典教科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拓展
第一节 以通俗易懂的教科书形式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可读性
一、简单明了的语言形式
二、史论结合的结构特征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编写风格
四、有问有答的编写方式
第二节 以高校党校为主阵地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路径
一、苏联经典教科书对我国高校党校的建校工作和课程设置的影响
二、我国高校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一、小组讨论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二、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方法
三、干部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四、学员赴苏学习与苏联教师来华讲授相结合
第五章 苏联经典教科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机制建设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队伍的建设机制
一、丰富完善培育机制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客体的分析机制
一、树立受众客体层次化和多样化的意识
二、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群体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的生成机制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二、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三、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需求的契合度
第四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机制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机制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机制
第六章 苏联经典教科书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一、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在联系中国具体实际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在辩证分析苏联经典教科书的优缺点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二节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生规律
一、理论满足需要的内生动力规律
二、主客体双向互动规律
三、客体内外化循环发展规律
第三节 构建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要求
一、干部教育:培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坚力量
二、国民教育: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三、社会教育:运用新传媒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