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墨子》,是描写中国古代贤圣墨子的故事。墨子是工匠,是科学家,又是杰出哲人,是人类古代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智者。本剧以传记体的表现形式,钩沉出埋没了2400年的许多动人故事。
墨子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现象。故事发生在战国初期,即公元前5世纪的后叶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与孔子逝世相衔接的百年间。在这期间,士人兴起的社会改革潮流与固守世卿世禄制的反对改革派,进行着殊死搏斗。中原士人,是当时战国土人兴起的先驱。本剧以中原士人的“三哲”“两巧”和兵家之间相交、相辩为主线展开。“三哲”之争,即以杨朱为旗手的杨子“贵己”学派,巫马子为旗手的儒家“亲亲”学派,墨子为旗手的墨家“兼爱”学派之间的论争与友谊。“两巧”,即墨子与公输子之间的论争与友谊。兵家吴起、墨子、禽子、项子牛的介入,更加演绎出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墨子》电视连续剧,总体上说是一个士人剧,即知识分子剧,不同于一般宫廷戏。这出戏,展示的是士人走进农工,走进宫廷,走进祭坛,走进私学,走进战争。从这出戏中,哲人朴实深邃的论理,以及中国古代人文之美、山川秀丽之美,烘托出中国2400年前的早期文明,也勾画出早期的中国士人的风格。
本剧所阐发的墨子之爱,是积极向上的全新境界的人类之爱。中国人有责任把这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向世界推介。
本剧大胆采用君主文化、平民文化、祭祀文化三足鼎立的表现手法,以扫除舞台上的帝王之风,还历史以多彩的本来面目。
据历史记载,墨者是中国教授武功的第一个学术团体,墨子弟子有侠义之风,剧中设计了带有战国时期由技击向武功转化的早期特色的几个大型武打场面。
剧中出现的齐鲁战国遗迹,如微子墓、目夷子墓、地神祠、兵主祠、齐长城、尼山观天台、奚仲墓、青檀寺、小沂河、泗水、汶水、泮宫、木石等,有数十处之多,可作外景拍摄使用,以增加全剧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全剧充分吸收中国墨子学会建立12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