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序
上编 从长安到敦煌——韦庄《秦妇吟》的传播与书写
绪论
第一节 源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物质性:《秦妇吟》敦煌写本的概观与分析
第一节 卷子本: P.3381、羽57r+S.692、P.2700+S.5834、P.3780、P.3953
第二节 册子本: P.3910、S.5477、S.5476、Дx.6176
第三节 残片: Дx.4568、Дx.10740 (6-11) +Дx.4758
第二章 文本性:《秦妇吟》中原传播的本事及兴衰
第一节 《秦妇吟》本事
第二节 韦庄献诗与当世盛传
第三节 韦庄自禁与千年失载
第三章 社会性:《秦妇吟》西游流动之中原到敦煌
第一节 传播背景——沙州归义军与唐朝的关系
第二节 传播群体——学仕郎
第三节 传播范围及作用——学校与诗学教育
结语
下编 长安及其文化两翼敦煌、奈良的书写个案
第一章 寺额书写与名实对照——唐长安开元寺考
第一节 唐长安开元寺有无之辩
第二节 昭宗东迁之前的长安开元寺
第三节 昭宗东迁与长安开元寺寺址的变迁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敦煌写本北宋《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习书考
第一节 引言及文献简介
第二节 宋初之碑拓西传与敦煌习书——文献缀合及书写状况分析
第三节 敦煌写卷之整体与片段——Дx.10740写本的正、背文献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日本正仓院文书所见汉籍书写学习资料考述
第一节 光明皇后官职时期(729-741)的抄书与习书
第二节 从金光明寺到东大寺时期(742-776)的抄书与习书
第三节 正仓院文书所见奈良朝中国传统文献的抄写和学习
第四章 唐长安书写文化的日本流布——以王羲之手迹为中心
第一节 天下第一正书《乐毅论》——奈良朝野学右军书的个案
第二节 王羲之书的摹拓本——奈良朝书写右军书法规模之一瞥
第三节 试字与抄书——奈良朝书写群体及其空间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朝臣备:《李训墓志》所见遣唐使名字的书写问题
第一节 《李训墓志》的发表及其反响
第二节 吉备真备自名朝臣备的可能性及其时代背景
第三节 吉备真备为《李训墓志》书丹的原因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法律文书书写的再发现——旅顺博物馆藏唐户令残片考
第一节 残片录文及阙文推补
第二节 旅博残令文的年代
第三节 旅博唐令写本的性质
第四节 小结
附录 唐长安、洛阳坊里辑补——以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为中心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