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湖泊富营养化
1.1.2 水华的危害
1.1.3 水华的影响因子
1.2 藻类种群结构研究进展
1.2.1 浮游藻类的概述
1.2.2 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1.3 藻类水华的治理现状
1.3.1 物理方法
1.3.2 化学方法
1.3.3 生物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黄河流域陕西段湖泊藻类种群结构
2.1 不同城市内湖水体藻类种群结构的生态地理格局
2.1.1 样品采集
2.1.2 实验方法
2.1.3 结果与讨论
2.1.4 小结
2.2 西安市湖泊水体藻类种群结构演替特征研究
2.2.1 研究区域概况
2.2.2 采样点与分析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4 结果与分析
2.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秦岭南北麓典型水体中藻类种群结构
3.1 采样点布设及研究方法
3.1.1 采样点布设
3.1.2 样品采集
3.1.3 指标测定
3.1.4 富营养化指数
3.1.5 数据分析与处理
3.2 关中地区景观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的季节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2.1 气象与水质的季节变化
3.2.2 营养盐的季节变化
3.2.3 藻类生物量与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3.2.4 小结
3.3 渭河陕西段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3.1 水质特征
3.3.2 浮游藻类群落组成
3.3.3 富营养化与浮游藻类群落的关系
3.3.4 浮游藻类门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3.5 浮游藻类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3.6 小结
3.4 陕南山塘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4.1 海拔和水质的空间变化
3.4.2 营养盐的空间变化
3.4.3 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优势藻种
3.4.4 浮游藻类门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4.5 优势藻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过氧化氢对藻类的控制
4.1 基于代谢活性和细胞内蛋白质表达解析过氧化氢对斜生栅藻氧化损伤的机制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1.3 结果与讨论
4.1.4 小结
4.2 过氧化氢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2.3 结果与讨论
4.2.4 小结
4.3 基于光合活性和胞内基因表达解析过氧化氢对小球藻氧化损伤的机制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3.3 结果与讨论
4.3.4 小结
4.4 过氧化氢在典型城市内湖水体藻类控制中的应用
4.4.1 实验材料
4.4.2 实验分析方法
4.4.3 结果与讨论
4.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硫酸铜对藻类的控制
5.1 硫酸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氧化损伤机制的研究
5.1.1 实验材料
5.1.2 测定与分析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1.4 结果与讨论
5.2 硫酸铜在城市湖泊藻类生长控制中的实际应用
5.2.1 研究样点概况
5.2.2 实验设计
5.2.3 实验分析方法
5.2.4 结果与讨论
5.2.5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