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主编的话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关键词的界定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结构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研究综述
2.1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历史与现状
2.2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研究述评
2.2.1 传教士之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研究述评
2.2.2 外国汉学家之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研究述评
2.3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概况
2.4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研究评述
2.5 小结
第三章 中西客观诠释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
3.1 西方客观诠释学理论要义
3.1.1 诠释学的定义
3.1.2 诠释学性质之转变
3.1.3 诠释学的三次转向及两种倾向
3.2 中国古典诠释方法论中哲学术语的意义认知
3.2.1 中国古代作为方法论的经典诠释实践
3.2.2 中国训诂学对术语意义演变的辩证认知
3.2.3 溯源性分析、义理性诠释和综合性认知
3.3 客观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认知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及其意义的历史文化特征
4.1 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文化特征
4.1.1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整体性与关联性
4.1.2 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强诠释性
4.1.3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意义生成的高文化语境性
4.2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意义的历史文化特点
4.2.1 同源性
4.2.2 流变性
4.2.3 多相性
4.3 小结
第五章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的目的与性质
5.1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的目的
5.1.1 保持差异:维护民族文化身份
5.1.2 促进互镜与互竞:反对文化单边主义,建构全球文化多样性
5.1.3 正本清源:向世界呈现真正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5.1.4 走向世界:为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资源
5.2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的性质
5.3 小结
第六章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的英译原则
6.1 本原性原则
6.2 本原性原则的依据
6.2.1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的目的和性质
6.2.2 中国哲学的内在独特性和差异性
6.2.3 国际现实和跨文化传播的需要
6.3 自主性原则
6.3.1 术语在理论流派中的自主性
6.3.2 术语在义理系统中的自主性
6.3.3 术语在文本中的自主性
6.4 小结
第七章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的翻译标准
7.1 宏观相契
7.2 义理相符
7.2.1 “义理”辩
7.2.2 何为“义理相符”
7.3 微观相切
7.4 三标准之间的辩证关系
7.5 小结
第八章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方法论及其实践
8.1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方法论:历史文化语用学
8.1.1 什么是方法论
8.1.2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方法论
8.1.3 为什么是历史文化语用学
8.2 历史文化语用学作为方法论的界定
8.3 历史文化语用学方法论的具体实践
8.3.1 术语意义的认知
8.3.2 意义认知基础上的术语翻译
8.4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