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资本论》及其辩证方法的再探索
一、今天为什么还要研究《资本论》
二、从《资本论》辩证法再出发
三、《资本论》的拜物教辩证法
四、“资本积累”的辩证法
五、形式分析与空间斗争的辩证法
六、价值转形与价值形态的辩证法
七、金融化与资本主义危机的辩证关系
八、虚拟资本与金融危机的辩证关系
九、依赖资本主义与发展困境的辩证分析
十、《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第一部分 《资本论》理论问题与辩证方法的再探索
第一章 奥尔曼对《资本论》辩证法的再探索
一、奥尔曼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二、奥尔曼对《资本论》辩证法的解读
三、奥尔曼解读《资本论》辩证法简评
第二章 《资本论》拜物教辩证法再探索
一、近年来拜物教的研究趋势
二、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核心内容
三、国外左翼学者关于拜物教研究的新拓展
四、《资本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三章 《资本论》“资本积累”的辩证法再探索
一、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学术史梳理
二、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列宁资本积累理论的历史逻辑
四、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再审视
五、大卫·哈维的空间化资本积累理论
六、资本积累若干重要问题讨论
七、对扎伦布卡对资本积累理论新阐释的简评
第二部分 《资本论》价值辩证法的新审视
第四章 《资本论》形式分析与空间斗争的辩证法
一、国内外学术史综述
二、社会形式和思维形式
三、“价值形式”与“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
四、对贝恩德·贝利纳新阐述的理论评价
第五章 《资本论》价值转形与价值形态辩证关系的新审视
一、何为价值转形问题
二、价值转形与价值形态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对价值形式的数学表达探析
四、对佩蒂·霍卡宁价值转形理论的评价
五、关于价值形态与价值转形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三部分 《资本论》与金融危机的辩证批判
第六章 《资本论》中信用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辩证法
一、劳伦斯·克劳斯的信用危机理论的出场语境
二、马克思《资本论》中信用危机理论的新探索
三、克劳斯对马克思信用危机理论新解读的启示
第七章 《资本论》中虚拟资本与金融危机的辩证法
一、虚拟资本概念的梳理
二、《资本论》对虚拟资本问题的五个贡献
三、里奇亚迪论金融中介固有的债务通缩危机
四、《资本论》金融思想新阐释的现实意义
五、几点启示
第四部分 《资本论》视域下的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矛盾分析
第八章 《资本论》视域下阿根廷“粉色浪潮”陷入困境的矛盾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学术史梳理
二、“粉色浪潮”的性质
三、马里亚诺·费利兹提出的几个重要问题
四、马里亚诺·费利兹对新发展主义的分析
五、费利兹应用《资本论》分析现实的理论贡献
六、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意义与当代启示
七、研究结论
第九章 《资本论》视域下“麦道夫诉讼案”的矛盾分析
一、麦道夫诉讼案
二、科琳·埃伦对麦道夫案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三、科琳·埃伦提出的几个重要观点
四、科琳·埃伦对《资本论》当代价值的理论贡献
五、研究小结
第十章 《资本论》与当代英国劳资关系新变化的辩证分析
一、零工劳动与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
二、马克思主义的劳资关系理论
三、零工雇佣形式下的劳资关系
四、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五、结论
第五部分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辩证批判
第十一章 《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新变化的辩证批判
一、学术史梳理与国内外研究述评
二、艾伦·辛格分析美国教育霸权的问题意识
三、艾伦·辛格分析美国教育霸权的核心观点
四、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美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五、艾伦·辛格对美国教育历史批判的启示
第十二章 《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超期剥削的辩证批判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学术史梳理
二、美国超期剥削制度的新特点
三、从《资本论》的剥削理论角度看延长退休年龄
四、结论
第十三章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与反抗不平等运动的辩证法
一、南茜·弗雷泽对20世纪西方解放运动的反思
二、南茜·弗雷泽对21世纪解放运动的理论重构
三、南茜·弗雷泽解放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意义
四、结语
结语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对数字化时代的预测与阐释
一、马克思一般智力理论的核心命题
二、马克思一般智力范畴的展开逻辑
三、马克思一般智力理论的当代发展
五、马克思一般智力理论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