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新数据、新趋势
1.脑血管病是当今人类的主要健康问题
2.虽然全球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死亡人数仍呈上升趋势
3.脑血管病是导致疾病负担的第4位主要原因
4.脑血管病可防可控,84.1%的脑卒中DALY可归因于23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5.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3位死亡原因,城乡和性别间分布特征不同
6.我国脑血管病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年龄标化患病率仍明显上升
7.脑血管病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单基因遗传性脑血管病诊疗策略
8.单基因遗传性脑血管病概况
9.单基因遗传性脑血管病基因检测策略
10.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的诊断策略
11.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的治疗策略
12.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包括静息性脑梗死,推测为血管源性的磁共振白质高信号和微出血
13.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将发现更多的无症状性脑血管病
14.静息性脑梗死多是腔隙性脑梗死
15.静息性脑梗死需要与血管周围间隙相鉴别
16.静息性脑梗死患病率较症状性脑梗死高
17.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症状性脑梗死不同
18.病因不明的静息性脑梗死需要寻找可能的心源性疾病
19.静息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者,综合考虑围手术期风险进行决策
20.不建议静息性脑梗死患者常规进行基因检测
21.静息性脑梗死可能增加症状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22.静息性脑梗死增加认知障碍的发生
23.降压治疗能够延缓静息性脑梗死的进展
24.静息性脑梗死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按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进行症状性脑卒中预防是合理的
25.镰状细胞病与静息性脑梗死
26.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静息性脑梗死发生相关
27.在无症状性脑血管病中,白质高信号最常见
28.多种因素可以引起白质高信号
29.高血压与白质高信号进展关系密切
30.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评估可以依据Fazekas量表和体积测量的自动化方法
31.老年人轻微白质高信号并不需要额外的辅助检查,但与年龄不相称的严重的白质高信号需要进一步评估
32.白质高信号可能增加症状性脑卒中的发生
33.白质高信号与认知障碍有关
34.脑卒中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白质高信号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不同
35.降压治疗可能是预防白质高信号最有前途的方法
36.降脂和降糖治疗是否可以延缓白质高信号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7.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仅有白质高信号不常规使用阿司匹林
38.脑微出血
39.磁共振扫描的参数不同,检测脑微出血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
40.微出血的发生也与年龄增长有关
41.微出血患者需要注意筛查是否有高血压或淀粉样血管病等
42.微出血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43.即使存在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也是合理的
44.存在1~4个微出血灶并不会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的脑出血风险
45.微出血的存在,并不是限制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理由
46.人群中筛查无症状性脑血管病的价值目前尚不清楚
47.建议使用统一术语以方便不同研究结果的比较,目前无症状性脑血管病的信息主要依赖于其他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
心源性脑卒中的诊疗新观点
48.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的抗凝时机
49.左心耳封堵术用于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
50.长程心电监测与缺血性脑卒中,亚临床房颤与抗凝治疗
51.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
52.原因不明的栓塞性脑卒中
脑健康进展
53.脑健康概述
54.脑健康筛查与评估
55.脑健康促进
再灌注治疗
56.汗牛充栋:阿替普酶研究成果坚实可靠
57.推陈出新:新型溶栓药物不断涌现
58.竿头日进:替奈普酶溶栓时间窗不断延长
59.难分伯仲:直接取栓能否取代桥接取栓仍无定论
60.另辟蹊径:半暗带和脑保护理论成为再灌注治疗的有效补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治疗新观点
61.急性LVO的影像学评估
62.前循环LVO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63.前循环LVO的桥接治疗与反桥接治疗
64.后循环LVO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65.大梗死核心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66.LVO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67.特殊类型LVO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6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未来
69.真实世界中LVO血管内介入治疗病例
颈动脉狭窄的非药物治疗:支架还是剥脱?
70.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风险
71.颈动脉狭窄的非药物治疗
72.不同CEA与CAS对比研究的差异
73.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EA和CAS的选择
74.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EA和CAS的选择
75.高危颈动脉狭窄CEA和CAS的选择
76.年龄对CEA和CAS的影响
77.性别对CEA和CAS的影响
78.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或CAS手术时机的选择
79.CAS技术与材料改进
80.CEA和CAS复合手术
81.药物治疗对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影响
脑血管病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
82.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机制分析
83.药物基因影响氯吡格雷疗效
8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