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他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杨天石
前言 上海为中国金融现代化留下了什么?
上篇
宋汉章自述“小万柳堂事件”
不听袁令抗中央——1916年的“停兑令”风潮
餐桌上的银行家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政治内幕
蒋介石变脸记
银行家墨迹
段祺瑞南下秘辛
杜月笙:“曲蟮修成了龙”
张嘉璈被迫去职
章乃器自掉金饭碗
金融元老叶景葵
白银危机与傅筱庵的命运
徐新六惨遭殒命
张伯驹绑架案始末
“灰色银行家”周作民
银行家的三种颜色
“特券”:冲击日伪沦陷区的假币
从《乌鸦与麻雀》看“轧金子”
银行家冷觑黄金风潮案
李铭案中案
一封伪造的周总理函
《破晓东方》的银元之战
下篇
金岳霖的经济学根底
新女性炒股自杀案
银行里开出旅行社
戏剧家宋春舫的银行史作
杨绛写陈光甫轶事
海光图书馆始末
中行别业:精致院落里的生活形态
称雄远东50年的国际饭店
汇丰银行大楼穹顶壁画
大陆商场兴建前后
近代上海金融界的信用调查
上海银行舞弊案的应对
申新七厂拍卖风波
“你能担保吗?”
汇丰银行与清末贪官的存款——文学作品中的近代上海金融业之一
信交风潮的文学版——文学作品中的近代上海金融业之二
公债风潮前夜——文学作品中的近代上海金融业之三
茅盾的大年夜与鲁迅的弄堂——文学作品中的近代上海金融业之四
婵阿姨在上海银行——文学作品中的近代上海金融业之五
“吃交易所饭的”与“端金饭碗的”——文学作品中的近代上海金融业之六
有了保险,火烛便更多了——文学作品中的近代上海金融业之七
后记
再版附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