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查理大帝在公元794年的货币改革直到近代早期,欧洲的铸币体系从几乎为单一面额的单金属体系,发展成为基于金、银和铜合金的多金属体系,并且面额种类逐渐增多。本书前半部分关注国家层面的铸币行为:首先重建了从罗马帝国晚期到近代早期欧洲和地中海地区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接着解释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中世纪法律体系如何解释罗马货币法的共同原则,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当时商业和货币条件的实用规则体系;随后讨论了前现代的货币成色下降问题,及其造成的混乱;最后解说“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可以如何解释货币史上的诸多重要事件。
在一个几乎完全基于硬币的硬通货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会受到可用金属存量的严重制约。本书后半部分聚焦美洲贵金属对全球经济的冲击:首先回顾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美洲的白银和黄金确实为近代早期欧洲货币扩张做出了重要贡献;然后详尽总结了学界关于西属美洲的采矿生产、铸币政策和金属出口的最新知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