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近年来从哲学和人类学角度对技术现象进行质性剖析和过程考察的结果,核心内容围绕技术的民族性与民族化问题展开。技术的历史和人类学经验表明这一问题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关乎对人类历史的再理解、人类当下境遇的体认和未来道路选择,关乎各民族、国家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愿景。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技术的本质透视和人类学家的田野经验,从技术建构论和地方性知识两个基础理论出发先后考察了技术民族性的获得、技术的本土发展、技术的区域文化间传播、技术的在地化和民族化过程、技术与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以层次递进的方式系统揭示了技术民族性和民族化问题的普遍性和相对性,这一问题对于当代民族国家的意义,尤其是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中技术的交流、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独特经验及其意义。学理阐述与史料结合是本书的一个特点,除了正文中的县体观点辅之以经验材料展开外,在每一章之后都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技术史案例来说明本章的中心思想与核心观点,力求言之有据、言之有物。本书的初衷是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搭建起一座技术认知的桥梁,但这项工作是否成功还有赖于学界同行的评判。从性质上看,本书的潜在读者应该是相关领域的学者、产业技术政策的制订者、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