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这一前沿的学术意识从当下转向历史,借助对20世纪40年代战时邮局的传播、宣传机制的研究,回应物质相对匮乏的农村和敌后地区建立信息、物资和情报网络的大问题,这恰好是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现代化发展中始终面临的先天条件的“物质”困境,而中国革命的经验正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性,从极端落后和一穷二白中寻找新路。邮政等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也是如此,战时邮局就是在农村、非城市区域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本书在研究方法上把新闻学与传播学结合起来,重点探讨邮政网络的传播机制、组织形态和宣传功能,研究了“邮发合一”制度、邮递员主体的塑造以及新闻参与群众动员等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具体的历史环境、物质基础上理解媒介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指出“一元化领导”、群众路线等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宣传机制的政治创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