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早期建构(1919-1927)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414997
  • 作      者:
    作者:贾凯|责编:焦晓萍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始于1912年、五四运动后达到高潮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不仅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一页,还因孕育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而载入史册。 本书立足于追溯中国共产党的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历史渊源,分析该群体翻译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特点、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早期生成的关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命题的初步探讨,最后总结该群体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特点、贡献与启示。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之缘起
二、学术前史
三、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学理追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国际背景
二、1920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脉络
三、赴法前勤工俭学生的思想概况
第二节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形成过程
一、初到法国勤工俭学后的动摇与迷惘
二、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先驱引导与各团体的自主研学
三、勤工俭学梦想的破灭与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形成
第三节 外部力量的指导训练与资料支持
一、留法期间的外部启迪与资料支持
二、旅莫期间系统性政治训练的影响
第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与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翻译
第一节 在法期间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翻译
一、留法勤工俭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翻译
二、《少年》《赤光》所载译文概况
三、《少年》《赤光》所载译文的主要内容
四、《少年》《赤光》所载译文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回国后留法勤工俭学群体与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翻译
一、回国后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翻译马克思主义文献的历史背景
二、回国后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所译马克思主义文献的主要内容
三、回国后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翻译马克思主义文献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术语的接受和运用:以“帝国主义”为中心
第一节 对“帝国主义”概念的接受
一、“帝国主义”概念的生成与流布
二、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帝国主义”概念的接受
第二节 对“国际帝国主义”实质的介绍、讨论和宣传
一、《少年》《赤光》对于帝国主义实质的介绍
二、群体内部关于帝国主义实质问题的讨论
三、归国之后关于帝国主义实质问题的宣传
第三节 对帝国主义世界情势的分析
一、留法时期关于帝国主义在世界情势的分析
二、归国之后关于帝国主义在世界情势的分析
第四节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中国的揭露
一、留法时期关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中国的分析
二、归国之后关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中国的分析
第四章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命题的初步探讨
第一节 “布尔塞维主义革命在殖民地的特别形式”:在宣传与论战中厘清中国革命性质
一、阐述世界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二、讨论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三、探讨国民革命与阶级革命的关系
四、在批判与回击中宣传国民革命话语
第二节 从斗争对象到实现路径:对国民革命核心问题的探讨
一、国民革命的斗争对象
二、国民革命的依靠力量
三、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
四、国民革命的实现路径
第五章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特点、贡献与启示
第一节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特点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理论考察中国问题
二、实现从五四进步社团到列宁主义政党的发展转变
三、初步建构起多样性、多梯次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
第二节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贡献
一、翻译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国际相关文献
二、建构和传播关于世界革命理论与运动的话语
三、建构起以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为中心的话语体系
第三节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启示
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建构必须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三、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