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背景篇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理论背景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定位:数字技术产业经济
1.2.1 研究的总体定位
1.2.2 研究的主线索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数字技术产业经济学理论通论
2.1 数字技术产业经济:概念界定与辨析
2.1.1 数字技术经济
2.1.2 “两化融合”
2.1.3 产业组织
2.1.4 产业结构
2.2 产业均衡:理论经济学的“特里芬问题”
2.2.1 广义均衡理论
2.2.2 生态均衡:介于产业与企业之间的均衡
2.3 产业组织:产业的微观市场结构
2.3.1 垄断竞争理论:结构的均衡意义
2.3.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2.3.3 双边市场理论:数字技术决定市场结构
2.4 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的宏观原理
2.4.1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2.4.2 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组织篇
3 数字技术产业的生态价格机制
3.1 市场机制的生态化:间接定价
3.1.1 市场机制机理改变:直接定价与间接定价
3.1.2 交换机制变化:内生外部性后的市场
3.1.3 使用价值与资源利用机制
3.2 生态定价机制
3.2.1 生态定价机制:规则与随机两部定价
3.2.2 生态组织的定价机制:外部性与间接定价
3.3 平台的均衡定位:均衡定价与租金盈余
3.3.1 公私利益平衡点:自然垄断行业定价分析
3.3.2 租金盈余的受益与公平原则分析
3.3.3 基于“古典-新古典”均衡的利益结构
3.4 平台利益协同与经济、社会治理稳定
4 数字产业组织的生态转型
4.1 从企业转型到转型企业
4.1.1 企业何以不可能
4.1.2 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功能
4.2 生态组织的产业特征——以生态链群为例
4.2.1 组织是流:涌现才是存在的本质
4.2.2 海尔邦联制
4.2.3 生态化:组织间范围经济
4.2.4 生态组织的社会关系形式:组织特征
4.3 生态产业组织的产权基础
4.3.1 以平等促进资源充分利用
4.3.2 生态平台的产权定位:“第三种企业”
4.4 “新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对相关市场认定的改变
4.4.1 相关市场二重性的产业组织机理:“新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4.4.2 相关市场二重性的微观机理:与市场结构相联系的新产权结构
4.4.3 相关市场二重性的政策推论:平台企业市场份额不适合作为判定互联网垄断的依据
5 竞争政策的市场基础(上):避免政府失灵
5.1 生态均衡与政府失灵
5.1.1 反科斯型市场动摇反垄断法基础
5.1.2 竞争政策失灵
5.1.3 判断政府失灵的均衡标准
5.2 竞合政策:在生态中促成效率与公平统一
5.2.1 数字经济竞争政策的根本指向:合作竞争
5.2.2 单边市场治理:流通交换环境
5.2.3 双边市场治理:优化要素交换环境
5.3 生态中的分配公平:零次分配公平
5.3.1 以市场机制促进公平:涓流之外的选择
5.3.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内嵌公平机制
5.3.3 以生态化重塑市场公平机制
6 竞争政策的市场基础(下):避免市场失灵
6.1 政府规制的均衡基准
6.1.1 制度在均衡中的位置
6.1.2 生态均衡与市场失灵判定
6.2 以发展为基准的生态规制
6.2.1 对创新生态的规制
6.2.2 数字产业化规制:计算生态外部性
6.2.3 产业数字化向ICT部门的外部性补偿
6.2.4 共赢的福利效应:价值网络
6.3 以公平为目标的生态规制
6.3.1 对垄断的权力分析:新布兰代斯学派
6.3.2 生态外部性一:消费者福利与掠夺性定价
6.3.3 生态外部性二:多重归属与“二选一”
6.3.4 中小企业的机会公平与选择
6.3.5 资本集中与收入公平
6.4 新型产业规制体系构建
6.4.1 新型规制体系的目标模式与运行机制
6.4.2 优化事前、事中、事后过程规制
7 市场结构对市场机制的影响
7.1 面向生态化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7.1.1 市场机制的生态化范式
7.1.2 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
7.1.3 数据要素难以充分流动发挥作用的问题所在
7.1.4 如何面向价值化解决数据要素市场化问题
7.2 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生态路径
7.2.1 以生态方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实践背景
7.2.2 数据要素市场化的价格机制
7.2.3 以生态方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空间贴现的六种模式
产业结构篇
8 数据空间的技术产业生态
8.1 技术结构:从原子论到人机物结合的场论
8.1.1 数据空间与数据场
8.1.2 数据空间技术体系
8.1.3 数据基础设施
8.1.4 数据要素场: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空间
8.2 产业结构:从高度化、合理化到生态化
9 数字经济的产业生态
9.1 数字产业化
9.1.1 信息通信技术产业
9.1.2 数据产业
9.2 产业数字化
9.2.1 产业技术应用与转型
9.2.2 一二三产服务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