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病原耐药监测与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 疾病监测与病原耐药监测
一、疾病监测体系的概念与组成
二、疾病监测的业务模式
三、疾病监测的价值与意义
四、病原耐药监测
五、传染病病原监测和病原耐药监测
第二节 国内外病原耐药监测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国外卫生健康领域病原耐药监测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国外动物源性病原耐药监测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病原耐药监测的三个发展阶段和目前主要的监测系统
四、我国动物源性病原耐药监测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三节 我国病原耐药监测的主要方法
一、主动监测
二、被动监测
第四节 病原耐药监测信息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一、低成本、易部署、高监测的效率
二、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对信息进行共享
三、动态监测,辅助决策
第五节 我国病原耐药监测信息系统问题与不足
一、现有的病原耐药监测信息系统覆盖率低、监测渠道过于分散
二、现有的病原耐药监测信息系统准确性有待提高
三、各个监测机构之间缺少信息共享机制
四、其他问题与不足
第二章 病原耐药监测业务需求
第一节 监测机构用户分析
一、用户构成分析
二、用户角色分析
三、组织结构分析
四、用户认证分析
第二节 监测业务流程分析
一、医院体系监测业务流程
二、疾控体系监测业务流程
三、畜牧业监测业务流程
四、林业和草原监测业务流程
第三节 数据流程分析
一、数据共享及服务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二、统一数据交换开放系统业务流程
三、病原耐药监测系统业务流程
第四节 业务指标体系构建
一、已有耐药监测网络业务指标体系局限性分析
二、病原耐药监测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三、新构建的病原耐药监测网络监测对象和主要监测药物种类
四、病原耐药监测分析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第五节 监测业务功能需求
一、总体需求
二、业务需求
三、功能需求
四、非功能需求
第三章 数据资源分类与监测数据采集融合
第一节 数据资源分类
一、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混合分类法
二、编制依据
三、数据元素的筛选与分类
第二节 数据类型
一、数据元定义
二、数据分类
三、表示格式
四、规则描述
五、特别说明
第三节 病原耐药监测数据集
一、个人基本信息
二、样本基本信息
三、菌株基本信息
四、目标菌株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基本信息
五、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第四节 数据采集融合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转换流程
三、数据抽取策略
四、数据核查流程
五、数据权限管理
第四章 平台概要设计
第一节 架构设计方法概述
一、总体架构设计
二、业务架构设计
三、应用架构设计
四、技术架构设计
五、数据架构设计
六、部署架构设计
七、物理架构设计
第二节 总体架构
一、基础环境层
二、信息资源中心层
三、业务应用层
四、信息安全体系
五、系统架构扩展
第三节 应用架构
一、基于SOA架构的应用支撑平台
二、基于SOA服务总线的系统集成
三、基于JavaEE技术体系的三层结构开发
四、轻量级微服务分布式框架
第四节 技术架构
一、前端架构
二、微服务架构
三、耐药茵监测区块链可信数据交换网络平台
第五节 数据架构
一、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二、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三、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第六节 物理架构
一、整体网络部署架构
二、云计算网络设计架构
第七节 系统功能设计
一、功能概述
二、应用门户设计
三、耐药茵监测区块链可信数据交换网络平台
四、监测数据中心设计
第八节 系统非功能设计
一、非功能性总体设计
二、性能优化设计
第九节 信息安全设计
一、应用安全设计
二、系统级访问安全设计
三、应用系统功能性安全设计
四、数据安全设计
五、个人隐私保护
六、云计算安全
第五章 关键技术应用
第一节 可信区块链技术
一、应用技术简述
二、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三、系统实际应用
第二节 云计算技术
一、应用技术简述
二、系统实际应用
第三节 可视化分析技术
一、应用技术简述
二、系统实际应用
第四节 时空预警模型
一、概述
二、应用分析
第六章 病原耐药监测平台技术实现
第一节 工程实现
一、平台概述
二、技术架构
三、技术路线
第二节 平台功能与业务流程实现
一、平台功能
二、业务流程实现
第三节 网络拓扑与平台部署
一、网络环境
二、系统运行环境
三、系统部署
第四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