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恢复了欧洲的和平,但这种和平是脆弱的、保障无力的、难以持续的。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补偿战胜国的基础上的。战胜国分赃不均导致矛盾重重,战败国被竭泽而渔充满仇恨。民族主义浪潮高涨,成为极权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德国最终在希特勒的领导下摆脱屈辱、富国强兵、不断扩张,于1919年终结了欧洲镜花水月般的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战后,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无一例外地深受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外交危机的折磨。元气大伤的战胜国雪上加霜,战败的德国却获得了摆脱《凡尔赛条约》束缚的良机。希特勒的上台加快了重新武装德国的步伐,一个更强大的帝国迅速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法国受到国内工人运动的掣肘,特别是受到1929年到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重创,一蹶不振。
面对希特勒的步步紧逼,英国和法国非但没有针锋相对,反倒包藏祸心,企图将德国“祸水”向东引向苏联,从而坐收渔翁之利。结果,英国首相张伯伦“梦碎”慕尼黑,绥靖主义惨淡收场,希特勒命令德军闪击波兰,欧罗巴最忧伤的悲剧上演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