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12章,通过对学业负担研究的背景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历史的纵深维度考察学业负担问题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揭示其背后的内外根源和基本规律。在教育价值与目的的探讨中,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本质追求,为学业负担的合理定位提供了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学业负担政策的流变,通过对不同时期政策文本的分析,展现了我国在学业负担治理方面的努力与探索,同时也反思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
本书精心构建了学业负担量表,涵盖压力量表、焦虑量表和倦怠量表等多个维度,为学业负担的测量和评估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工具。同时,融合心理模型、教育模型和倦怠模型等多元视角,构建了学业负担模型,深入揭示了学业负担的内在规律和复杂机制,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监测指标和调控机制。通过对学业负担监测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实现了对学业负担状况的动态监测和量化评估。从社会机制、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等多个层面,构建了全方位的学业负担调控体系,为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