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翻译的方向性研究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翻译活动的方向性,翻译学界提出了“译入”与“译出”的概念。“译入”指译者由外语译向母语,而“译出”专指由母语译向外语。在翻译方向性问题上,国际译界较为推崇“母语原则”,认为只有译入母语才能保证译作质量。
受到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限制,前人研究对译本的系统性描写较为缺乏,尤其是句法特征方面的研究乏善可陈,尚未能系统科学地检验“母语原则”的合理性。基于此,本书融合交叉学科方法,综合考察译入与译出文本的浅层与深层句法复杂度、离散与线性句法特征,系统地描写两类文本在句法层面的共性与差异,并通过自动化文本分类的方法验证差异性特征集的有效性。
具体来讲,本书聚焦翻译的方向性问题,在控制原作者、源语体裁、源文本和译者水平多个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一本多译平行语料库,并引入 BNC 原创短篇小说作为参照语料库,设计了包含三组特征的句法量化指标体系,即句法复杂度特征、句法线性特征和句法离散特征,基于语料库辅助的研究范式,采用语料库翻译学、计量语言学和计算机文本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检验“母语原则”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伪了“母语原则”,从而肯定了译出活动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发现了译入译出文本在句法层面存在的差异,为非母语翻译教学、文学外译实践、翻译批评、译文质量评估等提供启示。
本书立足于交叉学科,融合计量风格学、计量语言学和语料库翻译学进行句法特征的系统性设计,通过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并提取差异性特征集,用自动化文本分类的方法验证了特征集的有效性。本书所采用的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更新了翻译研究的方法论,拓展了计算机科学特征工程的研究视域,加强了文本分类研究的解释力,为语言学和计算机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