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都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政策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本质上具有互动性和博弈性。在封建社会时期,这种联系表现为粤地官府文化治理与粤地民间民俗演剧之间、粤剧文化现象与非粤剧文化现象之间、粤剧演剧秩序与粤地文化制序之间的互动和博弈。
本书研究了“非遗”以前的粤剧公共政策、非遗保护推动下的粤剧公共政策、粤剧公共政策施行效果田野调查、非遗保护公共政策与新时代粤剧文化发展战略的学理思考。同时,粤剧非遗保护作为粤港澳“共建人文湾区”和“塑造湾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需要进一步优化、强化和深化其“标识性文化符号”功能和“最大文化公约数”作用,进一步充分发挥其在粤港澳三地民俗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浸润、情感维系和纽带联结功能,进一步培育和铸牢海内外粤语社群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