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材料的发展历程
1.1.1 使用纯天然材料的初级阶段
1.1.2 单纯利用火制造材料的阶段
1.1.3 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合成材料的阶段
1.1.4 材料的复合化阶段
1.1.5 材料的智能化阶段
1.2 材料腐蚀的分类
1.3 高分子材料的腐蚀
1.3.1 腐蚀形式
1.3.2 腐蚀特点
1.3.3 腐蚀防护
1.4 金属材料的腐蚀
1.4.1 腐蚀形式
1.4.2 腐蚀环境与特点
1.4.3 腐蚀防护
第2章 碳量子点的腐蚀防护
2.1 缓蚀剂
2.1.1 概念
2.1.2 分类
2.1.3 性能研究方法
2.1.4 碳量子点作为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2.2 纯碳量子点的制备与缓蚀性能
2.2.1 制备
2.2.2 结构表征分析
2.2.3 电化学分析
2.2.4 失重分析
2.2.5 表面分析
2.2.6 吸附类型分析
2.2.7 缓蚀机理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腐蚀防护
3.1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缓蚀性能
3.1.1 制备
3.1.2 结构表征分析
3.1.3 电化学分析
3.1.4 表面分析
3.1.5 吸附等温线分析
3.1.6 缓蚀机理分析
3.1.7 小结
3.2 芳香族氮源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缓蚀性能
3.2.1 制备
3.2.2 结构表征分析
3.2.3 电化学分析
3.2.4 表面分析
3.2.5 吸附等温线分析
3.2.6 缓蚀机理分析
3.2.7 小结
3.3 不同氮源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缓蚀性能
3.3.1 制备
3.3.2 结构表征分析
3.3.3 电化学分析
3.3.4 表面分析
3.3.5 吸附等温线分析
3.3.6 缓蚀机理分析
3.3.7 小结
第4章 氮/硫掺杂型碳量子点的腐蚀防护
4.1 有机氮/硫掺杂碳量子点的缓蚀性能
4.1.1 制备
4.1.2 结构表征分析
4.1.3 电化学分析
4.1.4 失重测试
4.1.5 表面分析
4.1.6 吸附等温线分析
4.1.7 缓蚀机理分析
4.1.8 小结
4.2 有机无机氮硫掺杂碳量子点的缓蚀性能
4.2.1 制备
4.2.2 结构表征分析
4.2.3 电化学分析
4.2.4 失重分析
4.2.5 表面分析
4.2.6 吸附等温线分析
4.2.7 缓蚀机理分析
4.2.8 小结
第5章 二维碳材料量子点的腐蚀防护
5.1 石墨烯@MoS2量子点腐蚀行为
5.1.1 制备
5.1.2 结构表征分析
5.1.3 腐蚀行为
5.1.4 小结
5.2 苯并咪唑@石墨烯量子点腐蚀行为
5.2.1 制备
5.2.2 结构表征分析
5.2.3 腐蚀行为
5.2.4 小结
5.3 2-巯基苯并咪唑@石墨烯量子点腐蚀行为研究
5.3.1 制备
5.3.2 结构表征分析
5.3.3 腐蚀行为
5.3.4 小结
第6章 有机含氮类缓蚀剂的腐蚀防护
6.1 咪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混凝土模拟液中的性能
6.1.1 制备
6.1.2 结构表征分析
6.1.3 失重分析
6.1.4 表面分析
6.1.5 电化学分析
6.1.6 小结
6.2 咪唑啉衍生物在混凝土中的性能
6.2.1 混凝土试样制备
6.2.2 性能测试方法
6.2.3 混凝土的吸水性分析
6.2.4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析
6.2.5 氯离子的渗透浓度分析
6.2.6 小结
6.3 咪唑啉衍生物在Fe基面的吸附理论研究
6.3.1 试样的制备及分析
6.3.2 SEM和EDS能谱分析
6.3.3 吸附等温模型
6.3.4 红外光谱分析
6.3.5 量子化学的计算结果
6.3.6 分子动力学分析
6.3.7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