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础与研究
第一章 附子的产地与炮制
第一节 附子概论
第二节 种植现况
第三节 炮制现况
第四节 药典标准
第五节 附子品种与质量
第二章 附子的功用与主治
第一节 性味归经
第二节 功用主治
第三节 现代药理
第四节 药物毒性
第五节 毒性研究
第三章 附子应用方法
第一节 用量用法
第二节 用药宜忌
第三节 各家经验
第四节 关于去麻问题
第五节 热药反映须知
第六节 附子无干姜不热
第七节 附子毒性的认识
第八节 附子的合理应用
第四章 附子的中毒与救治
第一节 中毒原因
第二节 中毒反应
第三节 中毒救治
第四节 中毒预防
第五章 乌头
第一节 乌头概论
第二节 乌头产地与种植
第三节 乌头炮制与药典
第四节 乌头性味归经
第五节 乌头功用主治
第六节 乌头现代药理
第七节 乌头药物毒性
第八节 乌头的用量与用法
第九节 乌头的合理应用
第十节 乌头的中毒与救治
第六章 天雄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性味与功能主治
第三节 用量与用法
第四节 关于天雄的思考
下篇 医论与临床应用
第一章 张仲景应用附子的经验
第一节 用量用法
第二节 讲究服法
第三节 应用策略
第四节 主治病证
第五节 应用乌头的经验
第二章 历代医家论述与应用
一、春秋·范蠡《范子计然》
二、汉·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三、魏晋·吴普《吴普本草》
四、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
五、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六、南北朝·雷斅《雷公炮炙论》
七、唐·苏敬《新修本草》
八、唐·陈藏器《本草拾遗》
九、唐·甄权《药性论》
十、蜀·韩保异《蜀本草》
十一、宋·苏颂《本草图经》
十二、宋·寇宗奭《本草衍义》
十三、宋·刘翰《开宝本草》
十四、宋·唐慎微《证类本草》
十五、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
十六、金元·张元素《医学启源》
十七、金元·李东垣《药类法象》
十八、金元·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十九、金元·朱丹溪《局方发挥》
二十、金元·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
二十一、金元·王好古《汤液本草》
二十二、金元·王好古《阴证略例》
二十三、元·无名氏《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二十四、明·虞抟《医学正传》
二十五、明·徐彦纯《本草发挥》
二十六、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二十七、明·缪仲醇《本草经疏》
二十八、明·陈嘉谟《本草蒙筌》
二十九、明·卢之颐《本草乘雅》
三十、明·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
三十一、明·李中梓《本草征要》
三十二、明·杜文燮《药鉴》
三十三、明·倪朱谟《本草汇言》
三十四、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
三十五、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三十六、明·吴绶《伤寒蕴要》
三十七、明·萧京《轩岐救正论》
三十八、明·赵献可《医贯》
三十九、清·汪昂《本草备要》
四十、清·刘若金《本草述》
四十一、清·徐大椿《药性切用》
四十二、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四十三、清·张璐《本经逢原》
四十四、清·张志聪《本草崇原》
四十五、清·刘汉基《药性通考》
四十六、清·黄宫绣《本草求真》
四十七、清·严洁《得配本草》
四十八、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四十九、清·杨时泰《本草述钩元》
五十、清·陈士铎《本草新编》
五十一、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
五十二、清·叶桂(姚球)《本草经解》
五十三、清·黄元御《长沙药解》
五十四、清·吴仪洛《本草从新》
五十五、清·邹澍《本经疏证》
五十六、清·姚澜《本草分经》
五十七、清·周岩《本草思辨录》
五十八、清·黄凯钧《友渔斋医话》
五十九、清·叶天士《本草经解》
六十、清·蒋居祉《本草择要纲目》
六十一、清·吉益为则《药征》
六十二、清·沈金鳌《要药分剂》
六十三、清·陈其瑞《本草撮要》
六十四、清·张秉成《本草便读》
六十五、清·何本立《务中药性》
六十六、清·吴楚《吴氏医验录全集》
六十七、清·凌奂《本草害利》
六十八、清·唐宗海《本草问答》
六十九、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
七十、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七十一、民国·张宗祥《本草简要方》
七十二、近代·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七十三、近代·刘民叔《素问痿论释难》
七十四、近代·冉雪峰《大同药物学》
七十五、近代·卢铸之《卢氏药物配合阐述》
第三章 当代医家应用经验
一、陈苏生经验
二、龚世澄经验
三、白清佐经验
四、李翰卿经验
五、周仲瑛经验
六、施今墨经验
七、陈耀堂经验
八、谢海洲经验
九、周筱斋经验
十、高辉远经验
十一、查玉明经验
十二、颜德馨经验
十三、于凯成经验
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