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期文学主体性话语生成研究(1975-1985)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617603
  • 作      者:
    作者:王布新|责编:刘坚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于新时期文学史的过渡状态,以对象主体即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主体性以及由此建构的作为文学对象的人的主体性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实践的“文学主体性”话语谱系,从多个维度还原主体性话语在此过渡状态中的艰难生成,揭示其重构个体主体性话语的现实关怀意识和文学史意义,试图在当代文学的学科视阈中索解文学自身的主体性问题。
展开
目录
绪论 从主体性视域介入新时期文学过渡状态的可能、方法与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与论题域设置
二、与选题有关的重要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视角、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过渡状态中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文学史意义
一、主体性话语的生成谱系
二、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本体性回归
三、作家主体身份的重建和文学审美主体的重构
第二章 “拨乱反正”与“新时期”:过渡语境的形成
一、一段问题史: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二、话语转换与文学空间的再度开放
三、对核心问题“黑八论”的反拨及其限度
四、“拨乱反正”的终结:在批判、引导与主体性生成之间
第三章 从“革命英雄”到“人道主义”:启蒙话语的历史反复
一、英雄的诞生:现代民族国家主体的生产
二、重启人道主义:从主体的伤痕叙事开始
第四章 革命话语的延续与反过渡——从革命小说续篇到新人的另面
一、重塑革命者:“潘晓难题”及其跨越
二、社会主义新人的话语改造与主体扩张
第五章 自我伤痕治愈的主体困境与冲突——以高晓声、张贤亮为例
一、农民主体的经验危机与主体重建
二、知识分子的创伤想象与自我救赎
第六章 主体意识的审美自觉与道德自审——从孙犁、汪曾祺到贾平凹
一、“芸斋小说”:重建以人为中心的“革命人”叙事
二、汪曾祺小说:重返“中国式的人道主义”
三、贾平凹小说:从“集体人”到“改革者”
第七章 知识主体的重构:从知识青年到知识分子
一、知青小说的身份追寻与主体重构
二、知识分子叙事:在地的幻象与未完成的乌托邦
第八章 寻根文学的主体追寻与文化重建
一、否定的辩证法:现代意识与文化寻根
二、文化的大小传统:民间再造与文化中国
结语 主体性的黄昏与主体性的幽灵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