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专利法(专利知识12讲第2版)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099875
  • 作      者:
    作者:王胜利|责编:卢海鹰//王瑞璞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以图形语言将《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浅显易懂地展示出来。
展开
作者简介
王胜利,我国首批专利代理人;曾任辽宁锦州市科学技术局科技管理处处长,2002年起任辽宁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工程硕士校外导师;曾编著出版《经贸专利知识词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曾在《中国专利报》(现为《知识产权报》)《中国专利代理》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曾任锦州医学院制药厂等多家企业的知识产权顾问;同时兼任辽宁省专利培训班、知识产权培训班的任课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流程图、时间轴图或示意图把《专利法》的知识点图形化表达出来,将《专利法》每一条款中的知识点或难点对应一幅或多幅图表,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专利法》的内容。第2版在保留第1版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专利法》第4次修正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3次修订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完善。书中编绘的260多幅图解和适度的案例评说是作者多年的专利代理、专利管理和专利教学工作的深刻体会,可以指导读者更容易理解专利知识,对研究、学习专利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对知识产权界工作人员、专利代理师、专利管理工程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企事业单位广大科技人员均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对专利法教学和市场主体提高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专利权的能力也具有较高的指导性。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讲 专利法绪论
第一节 专利的概念
一、专利的定义
二、专利权的定义
三、专利权的特征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概念
一、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二、国际专利制度的三个基本原则
三、专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专利制度的两大功能
第二讲 我国专利法的制定与立法宗旨
第一节 《专利法》的制定(1984年)
第二节 《专利法》第一次修改(1992年)
一、扩大了专利保护的技术领域
二、延长了专利权的保护期限
三、方法专利的效力延及依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四、增加了专利权人的进口权
五、增加了专利申请文件修改的依据
六、将授权前的异议程序改为授权后的撤销程序
第三节 《专利法》第二次修改(2000年)
一、取消全民所有制单位对专利权“持有”的规定
二、对职务发明的界定引入合同约定原则
三、取消全民所有制单位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限制性规定
四、增加许诺销售权的规定
五、增加善意侵权行为免除赔偿责任的规定
六、增加关于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的规定
七、取消授权后撤销程序(仅保留无效宣告程序)
八、规定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复审和无效由法院终审
九、完善授予从属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
第四节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2008年)
一、从法律上确定了三种专利的定义
二、提高专利授权的标准
三、强化对专利权保护的措施
四、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措施
五、增加现有技术和现有设计抗辩规则
六、明确专利平行进口行为的合法性
第五节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2020年)
一、《专利法》第四次修改的背景
二、《专利法》第四次修改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专利法》的立法宗旨
一、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鼓励发明创造
三、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
四、提高创新能力
五、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讲 专利权的主体
第一节 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
一、专利申请人
二、申请权
三、专利权
第二节 职务发明创造
一、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
二、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三、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
四、合同约定原则
五、单位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处置权
第三节 非职务发明创造
一、发明人或设计人
二、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含义
三、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署名权
四、不得压制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
第四节 合作或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
一、权利归属
二、共有权利的行使
第五节 外国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条件及手续
一、外国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条件
二、外国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手续
第六节 奖励与报酬
一、奖金的规定
二、报酬的规定
第四讲 专利权的客体
第一节 专利保护的方式
一、专利权客体的定义
二、发明创造的定义
第二节 发明
一、发明的定义
二、发明的种类
第三节 实用新型
一、实用新型的定义
二、实用新型的必要因素
三、实用新型的特殊作用
第四节 外观设计
一、外观设计的定义
二、外观设计的要素
三、外观设计的特点
第五节 《专利法》不保护的客体
一、不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
二、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三、不授予专利权的内容
第六节 计算机程序与专利
一、计算机程序的概念
二、可授予专利权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
三、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的专利性的判断
第五讲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一节 新颖性
一、新颖性的定义
二、现有技术的定义
三、判断新颖性的标准
四、抵触申请
第二节 创造性
一、创造性的定义
二、创造性辅助性审查基准
三、发明的创造性判断
第三节 实用性
一、能够制造或者使用
二、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第四节 外观设计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
一、外观设计的新颖性
二、外观设计的创造性
三、外观设计的实用性
四、尊重既有权利
第五节 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
一、宽限期的概念
二、不丧失新颖性的情形
三、主张适用宽限期的条件
四、宽限期效力与优先权效力的区别
第六讲 专利申请的原则
第一节 专利申请的概念
一、专利申请的定义与含义
二、专利申请的特点
第二节 专利申请应遵守的原则
一、请求原则
二、书面原则
三、专利性原则
四、保密性原则
五、诚实信用原则
六、禁止重复授权原则
七、先申请原则
八、优先权原则
九、单一性原则
十、修改原则
第七讲 专利申请的手续
第一节 专利申请文件
一、专利申请文件的概念
二、专利申请文件的组成
第二节 请求书
一、请求书的概念
二、请求书的内容及其应当满足的要求
三、撤回专利申请请求
四、著录项目变更请求
五、恢复权利请求
六、中止程序请求
第三节 期限
一、期限的种类
二、期限延长
三、药品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
第四节 费用
一、费用的种类
二、费用的减缴
第五节 国际申请的程序
一、国际申请的概念
二、国际申请的审批程序
第八讲 说明书的撰写
第一节 说明书的概念
一、说明书的定义
二、说明书的作用
三、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说明书撰写的总体要求
一、清楚
二、完整
三、能够实现
第三节 说明书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发明名称的撰写
二、5个部分的撰写
第四节 说明书附图
一、说明书附图的概念
二、说明书附图绘制的要求
第五节 说明书充分公开的要求
一、充分公开
二、公开不充分
第六节 说明书摘要
一、说明书摘要的定义
二、说明书摘要的作用
三、说明书摘要撰写要求
第九讲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要求
第一节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一、权利要求书的概念
二、权利要求的类型
三、权利要求书的作用
第二节 独立权利要求
一、独立权利要求的定义
二、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
第三节 从属权利要求
一、从属权利要求的定义
二、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
三、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的关系
第四节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要求
一、以说明书为依据
二、清楚
三、简要
四、独立权利要求必须记载必要的技术特征
第五节 权利要求的设计方法
一、有效专利与问题专利
二、权利要求设计的五步法
第六节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要求
一、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
二、外观设计图片或者照片
三、外观设计简要说明
四、外观设计的单一性
第十讲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第一节 审查制度
一、登记制
二、实质审查制
第二节 专利申请审批程序的主干线流程
一、受理专利申请
二、初步审查
三、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布
四、实质审查
五、授予专利权
第三节 专利申请审批程序的“节 外生枝”与对策
一、不予受理
二、视为未提交
三、补正
四、答复审查意见
五、视为撤回
六、驳回
第四节 复审与无效宣告
一、复审
二、专利权无效宣告
三、无效宣告程序中专利文件的修改
四、意见陈述书的撰写案例
第十一讲 专利权的实施与运用
第一节 专利实施
一、专利权人自行实施
二、许可他人实施
三、将专利权转让他人实施
第二节 专利权转让
一、专利权转让的概念
二、转让专利权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 专利实施许可
一、专利实施许可的概念
二、专利实施许可的种类
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主要条款
第四节 专利实施的特别许可
一、指定许可
二、开放许可
三、强制许可
第五节 专利权质押融资
一、专利权质押融资的概念
二、专利权质押登记
三、专利权质押合同内容
第十二讲 专利权的保护与专利管理
第一节 专利权的效力
一、专利权不同阶段的保护形式
二、专利权的内容
三、实施专利的行为
第二节 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认定原则
一、中心限定原则
二、周边限定原则
三、折中原则
四、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五、等同原则
六、禁止反悔原则
七、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设计为准
第三节 侵犯专利权行为
一、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二、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专利权被侵犯的解决途径
四、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
五、侵权诉讼时效
六、举证责任的转移
七、专利权评价报告
八、专利侵权诉前临时措施
第四节 侵权例外——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一、权利用尽与平行进口
二、先用权
三、临时过境
四、专为科研和实验使用
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
六、善意第三人的免责规定
第五节 专利标识标注权与假冒专利
一、专利标识标注权
二、假冒专利
第六节 专利管理
一、专利行政管理
二、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三、专利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
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申请专利的机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