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通道经济协同与区域开放格局构建--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336718
  • 作      者:
    作者:张瑞|责编:彭波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创新定义和建构了通道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指出“通道经济的基础是通道连通,动力是市场需求,表象是产业走廊,过程是流量经济,导向是开放经济,本质是经济系统”科学论断;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解构通道经济体系,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建立内外“双协同”经济系统,对长江上游地区通道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通道经济系统进行分析和仿真;基于流量经济的长江上游地区通道经济时空评价与影响因素,揭示了长江上游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长江上游地区通道经济协同机制与影响因素,从全球价值链网络视角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嵌入与协同发展策略,从多维邻近视角分析了信息化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现代经济集聚影响机制;最后,以重庆为案例分析提出通道经济发展与内陆开放格局构建策略,总结凝练了瞄准“两个市场”、内外“双链协同”、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三链融合”的新型开放思路。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研究观点及创新
1.4 研究路线及内容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1 关于通道经济的研究综述
2.2 关于流量经济的研究综述
2.3 关于经济收敛的研究综述
2.4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综述
2.5 关于经济集聚的研究综述
第3章 通道经济体系发展理论构建
3.1 通道经济理论
3.2 通道经济发展模式
3.3 通道经济协同与区域开放格局
第4章 通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与启示
4.1 世界著名国际通道
4.2 中国通道经济
4.3 经验与启示
第5章 长江上游通道经济系统的构建与仿真
5.1 通道经济系统理论内涵
5.2 系统动力学视角下的通道经济系统分析
5.3 跨行政区的通道经济协同系统
5.4 模型应用及预测效果分析
5.5 建议与小结
第6章 长江上游通道网络体系与通道经济空间格局
6.1 长江上游地区概况
6.2 既有通道网络体系
6.3 通道经济格局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流量经济的长江上游地区通道经济时空评价与影响因素
7.1 指标体系构建与流量经济评价
7.2 基于流量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时空评价
7.3 长江上游流量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7.4 本章结论和建议
第8章 长江上游通道经济发展与交通的耦合性分析
8.1 长江上游地区通道货运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
8.2 公路网络可达性空间布局分布
8.3 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性分析
8.4 本章结论
第9章 基于区域收敛的长江上游地区通道经济协同机制与影响因素
9.1 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9.2 基于长江上游地区的空间面板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9.3 长江上游地级市人均GDP的空间相关性
9.4 长江上游地区人均GDP收敛性分析
9.5 本章结论与建议
第10章 基于全球价值链网络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嵌入与协同发展策略
10.1 全球网络理论基础与价值链研究现状
10.2 长江经济带产业现状分析
10.3 长江经济带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测度
10.4 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0.5 长江上游地区与全球价值链
10.6 本章结论与建议
第11章 基于多维邻近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长江经济带现代经济集聚
11.1 理论机制梳理
11.2 经济政策与信息化发展
11.3 经济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度量与发展现状分析
11.4 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11.5 本章结论与建议
第12章 基于重庆视角的对外通道协同与开放格局构建
12.1 重庆市对外通道总体概况
12.2 重庆市对外物流通道现状
12.3 重庆市对外通道存在问题
12.4 重庆市对外通道优化策略
12.5 基于通道经济协同的重庆内陆开放格局
第13章 长江上游通道协同网络与区域新型开放格局构建思路
13.1 长江上游的通道协同策略
13.2 长江上游的开放格局构建
13.3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