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经典体育文献选读(论争卷)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7764315
  • 作      者:
    杨祥全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祥全,山东省聊城市人,自幼习练家传太祖长拳。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就读于聊城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历史学博士,2008-202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国内访问学者。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太极拳》主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负责人。
  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艺术里的奥林匹克》等栏目主讲嘉宾。
  di一作者出版著作17部,发表学术论文91篇(核心期刊22篇)。
  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成果获国家级专利1项、省部级成果奖3项。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西南体育学、武医文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套书特点:
  一是选目quan威。
  书中所辑录的均为公认的、该学科不能放弃和回避的文献,这就使读者不必泛观博览,就可获取有关中华体育文化具代表性的篇章。
  二是类目丰富。
  书中不仅囊括古代和近现代的经典体育文献,还将有关体育的诗词歌赋纳入其中,从而使读者获得专业性和审美性的双重体验。
  三是资料齐备。
  书中不仅有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的武术,还将包括射猎、骑马、舞蹈、棋类运动、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等在内的多种民族、民间体育形式收录其中,如此宏阔的视野,足使读者直观地感受中华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经典体育文献选读(论争卷)》:
  大公报是我个人爱读的新闻报,因其议论和平、公正,而且确切,没有矫情或过火的地方,这是大家可公认的。独对于体育的记录与主张,实施挠不着痒处,引为遗憾之一。八月七日的社评,题为《今后之国民体育问题》,可说是该报对于体育见解的总报告。文学虽清晰可诵,讲到内容,恕我老实说那是一塌糊涂的了。原文的旨趣,大概是想到刘长春君的孑然远征,悄然寡趣,就联想到世界奥林匹克大会不必参加,又因世界奥林匹克的不必参加就联想到远东奥林匹克决然该脱离,于是遂结论到洋体育应该废除,土体育该提倡,大有闭门造车、遗世独立之慨。
  接着就建议发展土体育的三种意见,贡献于体育界人士作为商榷。刘长春君参加此次世界奥林匹克大会派选的手续,是否合理?我不愿意在这里讨论;世界奥林匹克大会有许多不满人意之处,这里也不必谈起;然而近代体育的意义,并不限于养生之道与锻炼筋骨,那是增进人类幸福,提高工作的效率,使人格高尚趣味浓厚,并养成适应于文化社会的生活。至于养生之道与锻炼筋骨,不过体育的最低部分而已。然此最低部分为体育的根本所在,失此部分,便失掉了体育的根源;若仅以最低部分为限,则又失掉了近代体育的意义。大公报记者不明此意。其误会一也。
  原文所谓,“欧美日本流行之运动竞赛,乃有闲的国民之游戏事,其最大妙用,在使青年学生余盛的精力时间,有所寄托,使其兴味集中于运动竞赛,免为政治斗争”云云,此种论调,不但理论上为不可通,且与事实上绝不相等。试问兴味集中于运动竞赛的欧美日本青年,对于政治斗争又何尝免除呢?其误会二也。
  提倡体育固宜根据于国民性与国情,绝对不可依样画葫芦地抄袭任何先进国家的体育成绩。大公报记者贡献此种意见,我们不但完全接受,而且十分欢迎;但任何先进国家对于体育所研究的结晶,我们不能不作一种参考与比较,即退一步讲法,体育即养生之道与锻炼筋骨,然人类的皮发眼睛,虽颜色不同,而循环呼吸等一切生理作用是一样的。其误会三也。
  我们对于国术一项,当视为含有多少的体育价值,应认有研究之必要。受过近代解剖生理卫生教育等科学的洗礼,方认为有用处,绝对不许再说那丹田还气太阴少阴一派的儿话。我们所最痛心的,国术至今多数当操在一般不受过科学洗礼者,甚至于目不识丁者的手里,且派别复杂,不可究诘。大公报记者做了这篇社评以后,无意中增他们多少的气焰,涨他们多少的威风,因此我这篇文字是以义不容辞的责任心写了出来,希望那是根据学理的证实,并不是意气用事的辩论!现在把大公报记者的三种意见,逐一批判如下。
  第一,我国民到如今还是夸大狂症的,什么事都以世界第一自居,好像数千年前代祖宗出足了风头,我们即使做三代英雄后的死狗似的不肖子孙,也仍然很光荣的。什么是“丰富瑰伟之道藏”,不过没有系统一堆垃圾桶而已。原文云,“中国先民之遗产,于治病不足,养生则有余”,其实养生既然有余,疾病就很少了,试问病是哪里来的?除一时流行的传染病外,所有疾病都因是养生的不足,因通常疾病的起因,不是一朝一夕起来的,那是渐渐积累起来的,例如姿势的不正,实为一切疾病之源,肺脏歪斜着,便压迫着心脏以致一切脏器都起变化;又因筋肉与韧带的不正,会起不自然的紧张与刺激,无意识地扰乱神经中枢,使精神浪费,势力衰弱,这么一来,对一切疾病的抵抗力便因此减削,一切传染病便乘虚而入了。这种姿势不正有关于疾病的议论,是近代医学的新发现。中国的古代即古代中国先民之遗产能有这样的说明吗?据传说,医疗体操中国是最先发明的,但也不过传说罢了,到如今还不曾有确切的证据的说明。这样不得到真凭实据的传说,哪里可以因此自豪呢?又养生与卫生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也理不清,据武断的猜想卫生似乎是洋科学的称呼,养生是东洋通俗的名目;又似乎关于公众的健康问题叫作卫生,于个人健康问题叫作养生;不罹疾病时的预防谓之卫生,病后恢复时的注意谓之养生;这样缠夹不清的名称最好有一种明确的定义,因为,要弄得人头昏颠倒的。
  第二,体育并不限于养生之道与锻炼筋骨,前面已经说过了。一切学校教授拳棒,我们可以相当地首肯,但艺不必精,时不必久,还成什么话呢?不但我们不赞成,就是专教授拳棒的也一定要反对,不但教授拳棒的要反对,就是教授什么东西的人都要起反感,这“艺不必精,时不必久”八个大字,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此神州禹域所以眼看断送于此辈不肖子孙之手也。文调少打,总之,没有恒心学艺,所以都成为不精的二脚猫,中国之所以一团糟,就是一般不精的三脚猫,当作专门事业的缘故。大公报记者何以发此怪论?我们无从知道,苟反省一下,想哑然失笑了。至于费用极微,即断定健身之大于西式运动,其流弊不过是武断与笼统,为害犹小焉者耳。
  其三,学生应受军事训练,我们姑且认为对的,至少我个人可以举手赞成,但把军事训练作为体育唯一的正宗,我却要反对,要学生劳动化与农工化,我们也认为很对的;但因此把劳动代替运动,我更要根本地反对。为什么呢?因为劳动的目的是生产;为生产的缘故,就是损害身体的健康,也不能不去劳动,矿夫的采矿,农夫的耕田,就是最显著的例子。体育最低的目的是健康,最高的目的为文化,对于增进生产,不过间接的一部分目的而已,例如有些欧美人,雇佣工人,必先以体格强健为选择的标准,否则任你的智识丰富到怎样,也归于淘汰之列,为什么呢?因为雇佣体格不强健的工人,从工作效率上计算,是最不经济的缘故;然而体格的强健,是从运动上训练得来的,并不是从劳动上养成的,因劳动为的是生产。从此看来,体育的目的虽不急乎以生产为职志,却对于生产有莫大的贡献,如果不明了这点极浅近的道理,硬想劳动代替运动,理论家表面上看来好像冠冕堂皇一举两得的好事,其实却是成了一个狭义功利主义者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养生论之辩
嵇康《养生论》
向秀《难养生论》
嵇康《答难养生论》

第二章 土洋体育之争
《大公报》社论《今后之国民体育问题》
张之江《致天津大公报社函》
《大公报》社评《与全国体育会议商榷》
吴蕴瑞《<大公报>论<今后之国民体育问题>书后》
《大公报》社评《再论体育问题》
谢似颜《评大公报七日社评》
毕博《论“土体育”国术质大公报记者并吴蕴瑞君》
章辑五《读了方万邦、程登科两位先生的大著之后》

第三章 “新武术”与静坐的争鸣
鲁迅《随感录三十七》
陈铁生《驳<新青年>五卷五号<随感录第三十七条>》
鲁迅《拳术与拳匪》
鲁迅《随感录六十四有无相通》
黄醒《为什么提倡静的体育》
龙毓莹《辟静坐》
蒋维乔《我的体育观》

第四章 论武术的内家与外家
【明】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
金一明:《少林拳图解·拳术结论》
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蔡龙云《论武术的“内家”与“外家”》

第五章 武术的性质与技术发展
蔡龙云《我对武术的看法》
吴高明《武术是锻炼身体的方法——关于武术的几个问题和蔡龙云同志
商榷》
马辉《武术的性质和它在当前的任务》
徐哲东《略论武术的性质》
向一《武术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问题——兼评蔡龙云先生的观点》
王新午《开展武术运动的一些意见》
刘玉华《王新午<开展武术运动的一些意见>的意见》
高原《从发展的观点略谈武术中的“击”与“舞”》
丁凡《略论武术技术的发展方向》
蓝素贞《绵拳的风格、价值及整理的经过》
温敬铭《从蓝素贞的“绵拳”谈对整理研究武术的看法》
蓝素贞《从改编绵拳谈对武术技术的看法》
朱成整理《关于武术性质问题的讨论》
……
第六章 緾丝劲与抽丝劲
第七章 武术相关概念
第八章 是否提倡武德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