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闽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4302001
  • 作      者:
    李军龙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军龙,甘肃陇西人,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高层次C类人才。主要从事生态补偿、林业碳汇、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软科学项目3项;在《自然资源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闽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着力解决生态补偿中“补给谁、怎么补、谁来补、谁先补、补多少”的现实问题。一是通过对闽江源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闽江源居民由于保护生态而失去了发展机遇,导致居民间收入差距拉大,进而精准识别出闽江源生态保护的区域范围。二是构建了闽江源生态补偿分级模型,并制作了闽江源生态补偿分级图。三是对闽江源生态补偿实践案例进行了剖析和实证研究,梳理出闽江源适宜的生态补偿方式。四是用多种方法估算了闽江源生态补偿额度,并构建了能够估算闽江源“合理补偿量”的多方法综合估算模型。五是构建了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闽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研究既有利于促进闽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提升,也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增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在享受生态资源环境带来的红利时,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从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的破坏,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诸如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成为人类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国永续发展,我国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在2010年编制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必然之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福建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最先开始实施生态省建设的省份,肩负着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的重任,而生态补偿改革实践探索即是一项重要任务。闽江源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和福建重点生态保护区,也是最早实施流域生态补偿的地区。因此,选取闽江源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问题的提出
  生态环境保护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环境高素质、经济发展高质量、人们生活高品质的愿景,我国将生态补偿作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国各地政府也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对生态补偿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生态补偿既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也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长期生活在生态保护区的农户因为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和供给生态服务的重任,从而制约其对生态资源进行高强度开发和利用,失去了发展机会,导致当地经济发展滞后。生态保护区农户为追求富裕生活,难免出现居民为提高收入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的现象,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深入研究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政策提供有益参考。因此,本书试图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生态补偿究竟能否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生态补偿促进农户增收的作用机理究竟是什么?
  二是解决“谁来补、补给谁、谁先补”的问题。在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是谁?生态环境保护的准确范围在什么地方,如何界定?哪些地方优先补偿,哪些地方次优补偿?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识别?
  三是解决“怎么补、补多少”的问题。哪些补偿方式能促进农户增收?不同补偿方式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如何,能否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协同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补偿方式,补偿多少比较合适?
  三、研究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补偿政策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保护区农户增收的重要措施。为此,研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书着力解决生态补偿中“补给谁、怎么补、谁来补、谁先补、补多少”的现实问题。首先,通过对闽江源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由于闽江源居民保护生态而失去了发展机遇,居民存在收入减少问题,进而精准识别出闽江源生态保护的区域范围。其次,构建闽江源生态补偿分级模型,并制作了闽江源生态补偿分级图。再次,对闽江源生态补偿实践案例剖析和实证研究,梳理出闽江源适宜的生态补偿方式。又次,用多种方法估算了闽江源生态补偿额度,并构建了能够估算闽江源“合理补偿量”的多方法综合估算模型。最后,结合本书的相关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研究既有利于促进闽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提升,也为闽江源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了参考。
  本书研究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态补偿进行延伸:
  第一,现有研究并未厘清生态补偿的内涵和作用机理,生态补偿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诸多关键环节尚未突破。因此,还需进一步厘清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内在逻辑关系及生态补偿的作用机理,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多元化、市场化、可操作性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体系,丰富生态补偿的理论体系。
  第二,国内外对生态补偿实践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各级政府在生态产业、林业碳汇、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诸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为研究闽江源生态补偿提供很好的借鉴价值。但在操作层面上,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禀赋下的生态补偿措施也不尽相同,且生态补偿仍然存在着“补偿主体不够明确,补偿优先顺序不够科学”等诸多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补给谁、怎么补、谁先补”的现实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001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 001
第二节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005
第三节 理论基础 024
第四节 生态补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 027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收集 031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IEO
第二节 数据来源 034

第三章 闽江源经济发展分析 041
第一节 闽江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041
第二节 闽江源收入差距分析 045
第三节 闽江源经济发展收敛性分析 052

第四章 闽江源生态补偿实践分析及评价 059
第一节 闽江源生态补偿实践案例分析 059
第二节 闽江源农户对生态补偿的满意度分析 073
第三节 闽江源生态补偿存在的不足 080

第五章 闽江源生态补偿对农户的增收效应 084
第一节 生态公益林补偿对农户的增收效应 084
第二节 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的增收效应 099
第三节 不同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的增收效应 110

第六章 闽江源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估 118
第一节 闽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18
第二节 闽江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125
第三节 闽江源生态效率评估 138
第四节 闽江源生态补偿等级划分 151

第七章 闽江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158
第一节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闽江源生态价值估算 158
第二节 闽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 168
第三节 基于机会成本的闽江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191
第四节 闽江源生态补偿额度的测算 196

第八章 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建议 198
第一节 闽江源生态补偿构建的目标 198
第二节 闽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200
第三节 闽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202
第四节 政策建议 209

参考文献 21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