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柑橘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25278
  • 作      者:
    周常勇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柑橘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柑橘病害、柑橘虫害、柑橘草害、柑橘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等,收录了我国柑橘上常见病虫草害71种,其中病害34种、虫害25种、草害12种,重点介绍了每种病虫草害的诊断识别、分布为害、发生(或流行)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使用,《柑橘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配有代表性图片260余幅,书后附有柑橘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挂图3幅。
展开
精彩书摘
**章绪论
  **节柑橘产业发展概况
  柑橘为芸香科(Rutaceae)柑橘亚科(Aurantioidae)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木本果树,有栽培经济价值的3个属为柑橘属(Citrus)、金柑属(Fortunella)、枳属(Toncirus),是世界上*古老的水果之一,兼具经济和生态双重价值,又称经济林木。全球约有140个国家生产柑橘,据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柑橘总产量约为1.62亿t,处于水果之*。柑橘是全球第五大贸易农产品,橙汁作为世界*大的果汁饮料,深受人们喜爱,曾是美国在海湾战争中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柑橘是我国南方乡村振兴的抓手产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球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商业栽培的柑橘可分为柑、橘、橙、柚、柠檬、莱檬、香橡、杂柑等类型。据FAO的统计数据,2021年甜橙、宽皮柑橘的世界占比分别为46.7%、25.9%,而我国占比分别为16.4%、53.9%。由此可见,品种结构在世界上以甜橙为主,而我国仍以宽皮柑橘为主。我国晚熟柑橘特别是杂柑的种植面积近十年来有较大增长,优质果品率也不断提升,随着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大发展也加大了病虫草害发生的风险。
  柑橘适应性强,世界五大洲均有分布,以北半球居多。柑橘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非洲,据FAO的统计数据,这3个洲2021年的种植面积全球占比分别为53%、23%、18.5%,产量占比分别为51.7%、27.5%、13.3%,上述合计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球的94.5%和92.5%,欧洲、大洋洲的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为5.1%、0.4%和7.1%、
  0.4%。2021年全球柑橘种植面积为1.53亿亩,占世界水果种植面积的15.4%左右;柑橘总产量约为1.62亿t,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7.8%,均位列世界水果之*。全球柑橘总产量一直呈稳步增长趋势,进入21世纪,主要增量来自亚洲和非洲,其中约60%增量来自我国。FAO统计的2021年柑橘产量排序显示,世界前十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占比28.9%)、巴西(占比11.7%)、印度(占比8.8%)、墨西哥(占比5.5%)、西班牙(占比4.2%)、美国(占比3.9%)、土耳其(占比3.3%)、埃及(占比2.7%)、尼日利亚(占比2.5%)、伊朗(占比2.4%),这十国的柑橘产量合计约占世界柑橘总产量的73.9%。
  据FAO2021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柑橘汁进出口贸易总量为1254万t,中国为16万t,占比仅为1.3%;全世界柑橘进出口贸易总量为3444万t,中国为157.9万t,占比仅为4.6%。虽然柑橘的世界贸易总量位列水果之*,但我国占比极低,仍有巨大潜力可挖。
  二、中国柑橘生产概况
  (一)甜福种植区域
  柑橘分布在我国16°N?35°N,南起海南琼中,北至陕西汉中,东临上海长兴岛,西到西藏墨脱,包括台湾在内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1000个县(市、区)有柑橘种植。主产区域集中于25°N?33°N的广西、湖南、湖北、广东、四川、江西、福建、重庆、浙江。2003年农业部颁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中明确了4条优势带:长江上中游柑橘带、赣南一湘南一桂北脐橙带、浙南一闽西一粤东宽皮柑橘带、鄂西一湘西宽皮柑橘带。国家统计局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柑橘种植面积为4330万亩,总产量为5596万t(比FAO的统计多出近1000万t),其中,上述9个主产区域的产量占比为93.3%,近年来云南、贵州发展也较快,产量过百万吨,其余几个柑橘栽植北缘地带的省份产量占比均较少。从产业的品种结构来看,过去我国宽皮柑橘占比超过80%,现目前仍约占60%,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5个省;从熟期结构来看,过去中熟占比近90%,现约占2/3,近十年晚熟品种发展较快,其中四川、重庆两地晚熟约占其熟期的1/3,将采用盖膜技术延长采收期的部分计入,全国晚熟占比约为20%。
  (二)柑橘产量
  中国是世界柑橘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贸易和加工量占比均不足5%,仍有极大发展空间。1978年我国柑橘总产量为38万t,1997年突破*个千万吨,耗时20余年,至2007年突破第2个千万吨,跃居世界*位,后续每增加1000万t耗时5年,2018?2020年增加的1000万t仅用了3年,2021年产量增至5596万t,发展提速极快,增量140余倍,已顺利完成由小变大的积累,目前正由柑橘生产大国向柑橘强国方向迈进。由于兼具经济和生态双重功能,柑橘成为南方农村宜栽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抓手产业,在实施上述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资源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柑橘产业呈现不断西移发展趋势。例如,浙江近20年来柑橘栽培面积在不断缩小,2021年产量降至180.6万t,而西部地区四川、重庆、广西三地合计产量为2509万t。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在柑橘增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大规模推广应用无病毒容器苗木、优良新品种、盖膜覆膜、起垄栽培、肥水一体化、机械化等技术和产品,使得单产和品质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浙江*近十余年则不断探索设施栽培等技术,朝高投入、高产出方向发展,面积和产量虽有降低,但收益未减反增,总体上柑橘成为效益良好的产业。我国柑橘加工量和加工产品近20年也有长足发展,常年橘瓣罐头生产量保持在50万t左右,其中出口用量为35万t左右,是世界占比*高的国家,橙汁生产集中于四川、重庆两地,但总量不高,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迅猛,总体效益明显,呈现不断西移趋势。随着规模化及科技水平等的不断提升,单产及优质果率已处于世界平均水平,过去长期存在的“多的不好、好的不多”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市场上柑橘品种琳琅满目,基本实现周年有鲜果供给的吃橘自由格局,但适应市场规模化、常态化持续供应的产品品质稳定性和统一性亟待强化,有极大发展空间的加工和出口潜力亟待挖掘。在向柑橘强国转型过程中,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亟待解决:①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占比仍较低;②适应丘陵山地种植环节的机械及设施等省力化栽培技术偏弱;③随着人口红利减退和工商资本介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病虫害尤其是柑橘黄龙病局部成灾风险加大;④商品化处理和储藏加工尚处于量变阶段,亟待强化;⑤信息化、社会化服务和风险保障体系不完善,产业组织模式和柑橘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柑橘产业将继续处于从生产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转型阶段,受市场需求的影响,风味*特浓郁、易剥皮的无籽优质柑橘将更受青睐,优质柑橘与普通柑橘的价差拉大,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将促使柑橘生产方式逐渐向优质、高效和绿色生产模式转变,科技创新是推动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柑橘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以高产、优质、无籽、易剥皮、深色泽、抗柑橘黄龙病、宜机化树形等为主要育种目标,不断培育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通过新品种更新迭代提高柑橘生产效益;二是加快标准化、省力化、智能化、减药减化肥用量的肥水一体化无害化等栽培环节的技术研发,不断提升单产和优质果率;三是促进信用社-供销社-合作社“三合一”、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尤其需要加大力度提升产业后端的商品化处理和储藏加工,特别是深加工等技术研发,推进规模化、统筹化、企业化和工业化发展步伐;四是加强病虫害特别是柑橘黄龙病实时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研发,提高灾害预警和综合防控技术水平;五是强化品牌认证和文化等环节建设,推进我国柑橘品牌国际化,持续推进柑橘博物馆、文化馆等科普环节的公益事业发展。
  撰稿人:周常勇(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
  审稿人:王进军(西南大学)
  周彦(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
  第二节柑橘病虫草害发生概况
  一、发生种类
  我国主要柑橘产区气候温暖湿润,柑橘物候期长,有害生物种类多,危害严重。目前我国柑橘生产上常见且有一定危害的病虫草害有70余种,本书罗列了34种病害、25种虫害、12种草害。危害*为严重的病害有检疫性的柑橘黄龙病、部分地方检疫性的柑橘溃疡病;局部区域中部分品种受害重的病毒类病害有柑橘黄脉病、柑橘茎陷点型衰退
  病、柑橘碎叶病、柑橘裂皮病等,以及真菌性病害柑橘褐斑病、柑橘急性炭疽病、柑橘黑点病、柑橘灰霉病、柑橘黑斑病、柑橘轮斑病、柑橘煤烟病、柑橘白癞病等,栽培实生甜橙或因密植导致湿度偏大的果园柑橘脚腐病、柑橘流胶病等危害偏重,部分南方省份有柑橘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储藏期为害普遍的病害有柑橘青绿霉病、柑橘酸腐病、柑橘黑腐病、柑橘褐腐病等。危害严重的害虫有橘小实蝇、柑橘大实蝇、柑橘全爪螨、柑橘始叶螨、柑橘锈螨、潜叶蛾、褐色橘蚜、蓟马、柑橘粉虱,田间或设施栽培中普遍发生的有柑橘瘤瘿螨、侧多食跗线螨、红蜡蚧、矢尖蚧、棉蚜、黑刺粉虱、天牛、花蕾蛆、桃蛀螟、吸果夜蛾、叶甲类等;偏冷凉的极少地区有检疫性害虫蜜柑大实蝇的发生;部分害虫如柑橘木虱虽然不直接导致严重虫害,但传播柑橘黄龙病从而导致严重损失,传播病害的害虫还有褐色橘蚜、柑橘粉虱、潜叶蛾等。柑橘园杂草主要有牛筋草、稗、大白茅、小蓬草、一年蓬、鬼针草、喜旱莲子草、牛膝、木贼、龙葵、扛板归、乌蔹莓等。
  二、发生区域
  受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变化、品种交流频率加剧和抗药性上升等因素影响,柑橘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种类有所增加,田间主次关系部分有更替,发生区域受环境因素和柑橘类型/品种的影响较大。上述大部分柑橘病虫草害在各柑橘主产区均有发生,部分种类因区域气候和柑橘品种抗性导致发生分布差异。例如,柑橘黄龙病在我国365个县(区、市)有发生(依据农业农村部2024年统计数据),占全国柑橘种植行政区划县级数量的1/3强,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等地及江西南部、湖南南部普遍发生,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零星分布,长江上中游柑橘带和鄂西一湘西宽皮柑橘带暂无此病发生,但已逼近边沿,该病目前扩散至29°29N的北缘地区,呈缓慢北移趋势,其媒介柑橘木虱的发生区域比柑橘黄龙病的发生面积要大不少,田间流行发生后者往往较前者晚3?7年。又如,柑橘溃疡病因发生普遍,2020年已从《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中移除,部分地区如重庆仍将其列为地方检疫性病害,目前该病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云南、海南等地发生较重,许多区域有零星分布,并随感病的晚熟柑橘特别是沃柑的推广而扩散。害螨、实蝇、粉虱、潜叶蛾、蚜虫等常年普遍偏重发生。局部区域一定时期暴发过的病害尚有柑橘急性炭疽病(如广东德庆)、柑橘褐斑病(重庆万州)、柑橘黄脉病(四川安岳)、柑橘砂皮病(浙江衢州)、柑橘轮斑病(陕西汉中和重庆万州)、柑橘茎陷点型衰退病(江西赣州)等。线虫病在华南产区及湖南、四川、福建等地分布较广,橘小实蝇在沿海省份及江西等地发生普遍,柑橘大实蝇主要发生于长江中上游的高山冷凉地区。*近十余年,柑橘褪绿矮化病、柑橘鳞皮病等病毒病害也有零星发生,推测这些病毒病害随国外材料引入时传入,但未导致严重问题。
  三、为害程度
  病虫草害是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物灾害,对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据不完全统计,2002?2007年重庆砍烧溃疡病病树和苗木300余万株;2013?2018年广西、江西赣州分别砍烧柑橘黄龙病病树2000万株、5000万株以上,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2008年,因柑橘大实蝇诱发“四川广元柑橘事件”发酵,造成全国柑橘滞销,导致经济损失近200亿元;2011?2018年,柑橘褐斑病导致重庆万州15万亩红橘受害,柑橘急性炭疽病导致广东德庆10余万亩贡柑受害,加上储藏期真菌病害,导致腐损严重,此类真菌性病害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也达上百亿元。近十来年,因引种不慎导致病毒病传播、部分地区和企业受损惨重的案例时有发生,如四川安岳柠檬黄脉病流行、赣州某企业从湖北引种携带
展开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1
**节 柑橘产业发展概况 1
一、世界柑橘生产概况 1
二、中国柑橘生产概况 2
第二节 柑橘病虫草害发生概况 3
一、发生种类 3
二、发生区域 4
三、为害程度 4
四、发生趋势 5
五、绿色防控策略与技术 5
第二章 柑橘病害8
**节 柑橘黄龙病 8
一、诊断识别 8
二、分布为害 10
三、流行规律 11
四、防控技术 13
第二节 柑橘溃疡病 16
一、诊断识别 16
二、分布为害 19
三、流行规律 19
四、防控技术 22
第三节 柑橘疮痂病 23
一、诊断识别 23
二、分布为害 25
三、流行规律 25
四、防控技术 27
第四节 柑橘炭疽病 27
一、诊断识别 27
二、分布为害 30
三、流行规律 30
四、防控技术 31
第五节 柑橘褐斑病 32
一、诊断识别 32
二、分布为害 33
三、流行规律 34
四、防控技术 36
第六节 柑橘黑点病 37
一、诊断识别 37
二、分布为害 38
三、流行规律 39
四、防控技术 40
第七节 柑橘黑斑病 41
一、诊断识别 41
二、分布为害 43
三、流行规律 43
四、防控技术 45
第八节 柑橘轮斑病 46
一、诊断识别 46
二、分布为害 47
三、流行规律 47
四、防控技术 48
第九节 柑橘脚腐病 49
一、诊断识别 49
二、分布为害 51
三、流行规律 51
四、防控技术 51
第十节 柑橘树脂病 52
一、诊断识别 52
二、分布为害 54
三、流行规律 54
四、防控技术 55
第十一节 柑橘灰霉病 56
一、诊断识别 56
二、分布为害 57
三、流行规律 57
四、防控技术 58
第十二节 柑橘脂点黄斑病 59
一、诊断识别 59
二、分布为害 61
三、流行规律 61
四、防控技术 62
第十三节 柑橘煤烟病 63
一、诊断识别 63
二、分布为害 65
三、流行规律 65
四、防控技术 65
第十四节 柑橘白粉病 66
一、诊断识别 66
二、分布为害 67
三、流行规律 67
四、防控技术 68
第十五节 柑橘立枯病 68
一、诊断识别 68
二、分布为害 70
三、流行规律 70
四、防控技术 70
第十六节 柑橘衰退病 71
一、诊断识别 71
二、分布为害 74
三、流行规律 74
四、防控技术 75
第十七节 柑橘黄脉病 76
一、诊断识别 76
二、分布为害 77
三、流行规律 78
四、防控技术 78
第十八节 柑橘碎叶病 79
一、诊断识别 79
二、分布为害 80
三、流行规律 80
四、防控技术 80
第十九节 柑橘褪绿矮化病 81
一、诊断识别 81
二、分布为害 82
三、流行规律 83
四、防控技术 83
第二十节 温州蜜柑萎缩病 83
一、诊断识别 83
二、分布为害 84
三、流行规律 84
四、防控技术 85
第二十一节 柑橘鳞皮病 85
一、诊断识别 85
二、分布为害 86
三、流行规律 87
四、防控技术 87
第二十二节 柑橘裂皮病 88
一、诊断识别 88
二、分布为害 89
三、流行规律 90
四、防控技术 90
第二十三节 柑橘木质陷孔病 91
一、诊断识别 91
二、分布为害 92
三、流行规律 92
四、防控技术 92
第二十四节 柑橘褐色蒂腐病 93
一、诊断识别 93
二、分布为害 93
三、流行规律 93
四、防控技术 95
第二十五节 柑橘黑色蒂腐病 96
一、诊断识别 96
二、分布为害 97
三、流行规律 97
四、防控技术 98
第二十六节 柑橘黑腐病 98
一、诊断识别 98
二、分布为害 99
三、流行规律 99
四、防控技术 100
第二十七节 柑橘青霉病 100
一、诊断识别 100
二、分布为害 101
目 录ix
三、流行规律 101
四、防控技术 102
第二十八节 柑橘绿霉病 102
一、诊断识别 102
二、分布为害 103
三、流行规律 103
四、防控技术 103
第二十九节 柑橘酸腐病 104
一、诊断识别 104
二、分布为害 104
三、流行规律 105
四、防控技术 105
第三十节 柑橘疫霉褐腐病 105
一、诊断识别 105
二、分布为害 106
三、流行规律 106
四、防控技术 107
第三十一节 柑橘油斑病 108
一、诊断识别 108
二、分布为害 109
三、流行规律 109
四、防控技术 110
第三十二节 柑橘裂果病 110
一、诊断识别 110
二、分布为害 111
三、流行规律 112
四、防控技术 112
第三十三节 柑橘日灼病 113
一、诊断识别 113
二、分布为害 114
三、流行规律 114
四、防控技术 114
第三十四节 柑橘根结线虫病 115
一、诊断识别 115
二、分布为害 117
三、流行规律 117
四、防控技术 117
第三章 柑橘虫害120
**节 柑橘木虱 120
一、诊断识别 120
二、分布为害 121
三、发生规律 122
四、防控技术 122
第二节 柑橘粉虱 124
一、诊断识别 124
二、分布为害 125
三、发生规律 125
四、防控技术 125
第三节 柑橘锈壁虱 126
一、诊断识别 126
二、分布为害 126
三、发生规律 127
四、防控技术 127
第四节 褐色橘蚜 128
一、诊断识别 128
二、分布为害 129
三、发生规律 129
四、防控技术 130
第五节 绣线菊蚜 130
一、诊断识别 130
二、分布为害 130
三、发生规律 131
四、防控技术 131
第六节 吹绵蚧 132
一、诊断识别 132
二、分布为害 132
三、发生规律 132
四、防控技术 133
第七节 红蜡蚧 134
一、诊断识别 134
二、分布为害 134
三、发生规律 134
四、防控技术 135
第八节 矢尖蚧 136
一、诊断识别 136
目 录xi
二、分布为害 137
三、发生规律 137
四、防控技术 137
第九节 橘小实蝇 138
一、诊断识别 138
二、分布为害 139
三、发生规律 140
四、防控技术 141
第十节 柑橘大实蝇 142
一、诊断识别 142
二、分布为害 144
三、发生规律 145
四、防控技术 145
第十一节 蜜柑大实蝇 147
一、诊断识别 147
二、分布为害 148
三、发生规律 149
四、防控技术 150
第十二节 柑橘花蕾蛆 150
一、诊断识别 150
二、分布为害 152
三、发生规律 152
四、防控技术 154
第十三节 橘实雷瘿蚊 155
一、诊断识别 155
二、分布为害 156
三、发生规律 157
四、防控技术 157
第十四节 桃蛀螟 158
一、诊断识别 158
二、分布为害 159
三、发生规律 160
四、防控技术 160
第十五节 柑橘潜叶蛾 161
一、诊断识别 161
二、分布为害 161
三、发生规律 162
四、防控技术 162
第十六节 卷叶蛾类 163
一、拟小黄卷叶蛾 163
二、褐带长卷叶蛾 165
三、拟后黄卷叶蛾 166
四、小黄卷叶蛾 167
第十七节 恶性叶甲 169
一、诊断识别 169
二、分布为害 169
三、发生规律 170
四、防控技术 170
第十八节 潜叶甲 171
一、诊断识别 171
二、分布为害 172
三、发生规律 173
四、防控技术 173
第十九节 柑橘象甲 174
一、诊断识别 174
二、分布为害 176
三、发生规律 176
四、防控技术 177
第二十节 柑橘爆皮虫 177
一、诊断识别 177
二、分布为害 178
三、发生规律 178
四、防控技术 178
第二十一节 星天牛 179
一、诊断识别 179
二、分布为害 179
三、发生规律 179
四、防控技术 180
第二十二节 柑橘全爪螨 180
一、诊断识别 180
二、分布为害 181
三、发生规律 182
四、防控技术 182
第二十三节 柑橘始叶螨 183
一、诊断识别 183
二、分布为害 184
三、发生规律 185
四、防控技术 185
第二十四节 侧多食跗线螨 185
一、诊断识别 185
二、分布为害 186
三、发生规律 186
四、防控技术 186
第二十五节 蓟马 187
一、诊断识别 187
二、分布为害 189
三、发生规律 189
四、防控技术 190
第四章 柑橘草害191
**节 牛筋草 191
一、诊断识别 191
二、分布为害 191
三、发生规律 191
四、防控技术 191
第二节 稗 193
一、诊断识别 193
二、分布为害 193
三、发生规律 195
四、防控技术 195
第三节 大白茅 195
一、诊断识别 195
二、分布为害 195
三、发生规律 195
四、防控技术 196
第四节 小蓬草 197
一、诊断识别 197
二、分布为害 197
三、发生规律 197
四、防控技术 198
第五节 一年蓬 199
一、诊断识别 199
二、分布为害 199
三、发生规律 199
四、防控技术 199
第六节 鬼针草 201
一、诊断识别 201
二、分布为害 201
三、发生规律 201
四、防控技术 203
第七节 喜旱莲子草 203
一、诊断识别 203
二、分布为害 204
三、发生规律 204
四、防控技术 204
第八节 牛膝 205
一、诊断识别 205
二、分布为害 205
三、发生规律 2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