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春,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
长期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工作,重点聚焦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先后承担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在MolecularNeurodegeneration、Biological Psychiatry、AgingCell等SCI源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罗跃嘉,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聘任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深圳大学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等。现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心理科学学会(APS)会士等,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中组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评审专家。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者等。20多年来主要从事情绪与认知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60篇,其中SCI/SSCI论文276篇、《心理学报》论文近50篇;出版中英文专著、译著8部;获省部级科技奖1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50人。在推动中国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参与中国心理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脑电/ERP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
陈仰昆,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主任,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东莞市神经内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委员。1996-2003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七年制本硕连读,获临床医学学士及神经病学硕士学位。2007-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科学部(神经病学)攻读博士学位。2018-2019年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圣托马斯医院进修卒中医学。先后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东莞名医”“东莞市医学领军人才”及“第八届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委及神经病学分会常委等学术职务。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诊疗。致力于推动东莞市卒中绿色通道及卒中中心建设;开设东莞首个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及在东莞市率先进行DBS程控治疗。连续多年担任中国卒中学会培训中心全国培训讲师。创建东莞市重点实验室“智能脑影像及脑功能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卒中后认知及精神障碍、脑血流与代谢、脑小血管病及帕金森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脑卒中静脉影像、卒中后认知与精神障碍研究居于国内先进水平。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含省级重点项目1项)及市厅级课题5项。共发表SCI论文73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32篇),最高影响因子10.1,H指数23。其中缺血性卒中谵妄、卒中后疲劳的研究被引用次数均超过50次,2篇SCI论文被国际指南引用。参与制定3项省级指南及标准。担任SCI期刊BMC Neurology编委、SCI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专刊客座副主编及SCI期刊Stroke and VascularNeurology审委会委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