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案例精选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7310275
  • 出 版 社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曹珊,医学博士,教授,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原教育教学领军人才,河南省内一流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匠人才,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负责人、河南省产教融合示范学院负责人、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省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产教融合工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与作用机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项目、河南省自然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23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8部。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教授组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抓手。《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案例精选》主要围绕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展开论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思考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甄选了河南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14门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共166个,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法治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挖掘、呈现课程思政案例,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实操性好。《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案例精选》注重基础结构完整、关注前沿,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具体实施路径、方法,提升广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师的育德能力,有利于形成育人合力,从而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保驾护航。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第一节 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一)政策导向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近年来,课程思政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推广,一系列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工作,多次在相关会议及讲话中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深刻阐明了课程思政建设中各类课程都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思政课程本身,而应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通过多课程的协同作用,全方位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理念,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仅依靠思政课程这一单一途径,而是要拓展到所有课程领域,开启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导向。它要求各类课程教师都要肩负起育人责任,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让每一门课程都成为育人的载体,从宏观层面为课程思政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使各高校开始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打破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该纲要提出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尤其着重强调了课程育人这一关键环节。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推动每一位教师将育人职责落实到课程教学当中。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精心融入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从而助力全方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课程思政在各高校的落地生根与深入实践。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核心虽然是围绕思政课本身,但强调了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形成协同效应。该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其他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政策要求下,各高校积极主动地探索不同学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模式,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科学家爱国精神、严谨治学态度,文化自信、人文关怀等内容,力求通过课程思政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理解与认同,让思政教育通过课程思政的拓展变得更加立体全面,覆盖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目标要求上,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在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上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特点,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道德修养等多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清晰的内容指引。文件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等保障机制都提出了相应要求,使得课程思政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大大加快了各高校全面、规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步伐,标志着课程思政建设进入了一个更为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这些政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思考与战略布局。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课程思政建设旨在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内涵,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二)时代发展呼唤课程思政建设
  当今社会,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汹涌而至。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对新鲜事物最为敏感的群体,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不同文化思潮的冲击。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快速,信息的海量增长在带来丰富知识资源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虚假新闻网络谣言以及各种偏激、片面的观点充斥网络空间,大学生在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甄别能力,容易被误导,进而影响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思考 5

第一章 流行病学 11
案例一 防疫一线的“福尔摩斯” 14
案例二 宽街霍乱——公共卫生转折点 14
案例三 现象与真相的距离 15
案例四 医者之“手”与健康 15
案例五 科学照亮吸烟致癌真相 16
案例六 扁鹊三兄弟 16
案例七 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安全防线守护健康 17
案例八 慢病防控加速跑,全民健康守护早 18
案例九 珍爱生命,远离伤害 18
案例十 人民健康的卫士 19
案例十一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青春护航 19
案例十二 打开流行病学研究的“黑匣子” 20
案例十三 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0
案例十四 奋斗四十年——临朐县胃癌防治 21
案例十五 健康中国,从我做起 21
案例十六 小小流感,大大威力 22
案例十七 以科学为翼,打破乙型肝炎歧视的枷锁 22
案例十八 发乎情,止乎礼,健康爱 23
案例十九 揭开林黛玉“痨病”的神秘面纱 23

第二章 卫生统计学 25
案例一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事迹 27
案例二 潜藏在统计描述中的爱国情怀 28
案例三 殊途同归——正态分布的发现 28
案例四 理性对称——欣赏正态分布之美 29
案例五 “踢”遍天下 大名鼎鼎的1分布 29
案例六 乾隆“瓷母瓶”与小概率事件 30
案例七 假设检验原理与辩证思维的培养 30
案例八 罗纳德·费希尔与方差分析 31
案例九 现代统计学之父——卡尔·皮尔逊 31
案例十 弘扬中医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1
案例十一 客观地看待相关 32
案例十二 相关or因果? 32
案例十三 “回归”的由来 33
案例十四 门缝里看“回归”——把回归看“扁”了 34
案例十五 看病中的“货比三家” 34

第三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35
案例一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7
案例二 苹果的一体两面. 38
案例三 营养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协同促健康 39
案例四 责任与担当,筑就食品安全新防线 40
案例五 超级食品:科学认知与健康平衡 40
案例六 妊娠期营养的传递:用母爱守护生命 41
案例七 关爱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42
案例八 传承与创新: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43
案例九 发展与挑战:中国近20年居民膳食结构变迁 43
案例十 知行合一:健康减肥之路 44
案例十一 咖啡中的丙烯酰胺:致癌传闻背后的真相 45
案例十二 坚守道德底线,科学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46
案例十三 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47
案例十四 一场原料变质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 47
案例十五 食品安全标准:健康的守护者 48

第四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50
案例一 从政策中看方向,从专业中悟政策 53
案例二 目录扩展,让权益保障与时俱进 53
案例三 泰勒的“铁锹作业试验” 54
案例四 金属粉尘的华丽转变 54
案例五 化学界的“神农”舍勒 55
案例六 百草枯的前世今生 56
案例七 “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 56
案例八 中国肺灌洗“破冰之旅” 57
案例九 硅肺警钟长鸣,安全健康扬帆 58
案例十 战高温、斗酷暑,全力“疫”赴 59
案例十一 夏季高温下的人文关怀 60
案例十二 安检门下的辐射之忧 60
案例十三 法治守护筑健康安全防线 61
案例十四 波特医生的发现:推动扫烟囱行业监管 62
案例十五 实验室安全知多少 62
案例十六 X射线的A面和B面 63
案例十七 员工幸福感铸就胖东来传奇 63

第五章 环境卫生学 65

第六章 临床营养学 77

第七章 毒理学基础 90

第八章 儿童少年卫生学 101

第九章 健康教育学 110

第十章 社会医学 119

第十一章 卫生微生物学 128

第十二章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 137

第十三章 科研思路与方法 145

第十四章 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156

参考文献 16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