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公共绿地规划与设计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7217109
  • 作      者:
    谢晓欢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城市公共绿地的研究既关注实践问题,如绿地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等,也关注理论问题,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社会影响等。本书结合实践案例和理论研究,既介绍实际的绿地项目和经验,又探讨相关理论和概念;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可以为读者提供实际数据和经验,验证理论假设,并提供具体的参考和启示。本书展示了大数据、遥感和GIS技术在城市公共绿地管理和规划中的重要应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获取城市公共绿地特征的分析方法,为其提供实践指导。本书强调了绿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包括生态保护、气候调节、社会福利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利用绿地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
作者简介
谢晓欢,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LEED AP。主要研究方向为绿化暴露与绿地公平性、可持续景观设计、绿色与健康建筑、微气候。主持并参与了多个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项目、广东省面上项目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Building and Environment和Ecological Indicators等国际高质量期刊。合作撰写了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书Green Buil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olicy, Strategy and Technology。担任国际期刊Land组稿编辑和Buildings专题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公共绿地的概念与特征、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当下的研究热点与新兴技术分析了实证案例,提出了绿地发展方面的思考。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公共绿地的基本概念、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演变历程、城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范式和记忆重构、城市公共绿地的多维度精明规划、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多维度指标考核、对城市公共绿地项目投资运营的思考、GIS与大数据在城市公共绿地规划中的融合应用、城市公共绿地前沿研究与设计。本书可作为高校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等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以为从事园林绿地设计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绿地规划“包容性”衡量标准演进及其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态功能,还应当注重社会公平以及满足多样性需求。近年来,“包容性”这一理念在绿地规划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衡量城市绿地规划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容性不仅涉及社会各群体公平享有城市绿地资源的权利,还包括对多元文化、不同年龄层和社会群体的需求的满足。
1. 包容性衡量标准的演进
在城市公共绿地规划中,包容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规划理念从注重效率和规模,逐渐转向关注社会公正和多元需求的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容性衡量标准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进,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以下将从四个关键阶段详细探讨绿地规划包容性衡量标准的演进。
(1)多元参与:从专家主导到公众参与
包容性衡量标准的第一个关键阶段是多元参与的实现。在早期的城市规划中,决策过程往往由少数专家主导,公众的参与程度极低,导致规划结果难以反映社会的多样性需求。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多元参与逐渐成为衡量包容性的重要指标。这一阶段的衡量标准包括公众参与率、反馈意见采纳率以及规划过程的透明度等[89]。这一演进过程不仅反映了社会对公共参与权利的重视,也推动了绿地规划从单向的专家主导模式向双向的公众参与模式转变,从而提高了规划结果的社会接受度和规划的实施效果。
(2)设施多样性与适应性:从标准化到多样化
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居民需求的多元化,设施的多样性与适应性成为衡量包容性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这一阶段,绿地规划不仅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基本使用需求,还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设施,以适应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以及身体状况的群体。这一演进促使包容性衡量标准从简单的设施覆盖率扩展到设施多样性指数、无障碍设施普及率、多功能设施的适应性等。例如,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无障碍设计,针对残障人士的专用设施配置,以及满足不同文化群体的空间设计,都是这一阶段包容性衡量标准的具体体现。这一阶段的发展标志着绿地规划从简单的功能性向多样性和适应性转变,更加关注社会各个群体的公平使用权。
(3)文化敏感性:从单一文化适应到多元文化包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移民流动量的增加,城市中的文化多样性日益显著,文化敏感性逐渐成为衡量包容性的关键指标。在这一阶段,规划者开始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绿地使用上的差异性需求,并将文化元素的包容性纳入绿地规划之中。包容性衡量标准因此扩展到文化敏感性指数、文化活动空间的多样性,以及特定文化群体的满意度等。这些指标的引入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城市的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这一阶段的发展体现了绿地规划从单一文化适应向多元文化包容的转变,是在文化维度上对包容性概念的深化和扩展。
(4)公平分配与资源共享:从空间分配到资源均衡
在包容性演进的*后一个关键阶段,公平分配与资源共享成为衡量包容性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对资源公平分配要求的不断提升,包容性规划不仅要实现绿地在空间上的均衡分布,还要确保资源的公平获取。这一阶段的包容性衡量标准包括资源分配公平性指数、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资源获取机会等。这些标准的引入推动了绿地规划从供给导向模式向需求导向模式转变,更加强调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阶段的演进不仅提升了包容性的复杂性和精细度,也为未来的绿地规划提供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指导。
2. 包容性衡量标准的影响
在绿地规划包容性衡量标准的演进过程中,可以看到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多元需求的关注逐渐增加,包容性在规划中的角色也愈发重要。这些衡量标准在理论层面和实际应用层面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促进了社会整合与文化融合。包容性绿地规划通过多元参与和文化敏感设计,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包容性的提升不仅在物理空间上增加了与居民的互动频率,更在心理层面上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包容性的提升有助于减少社会隔阂,增强社会凝聚力,进而推动城市的和谐发展。例如,在绿地中设计多元文化活动空间,以便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可以共同参与文化节庆、社区活动等,从而做到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尊重。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景观,也增强了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
其次,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包容性绿地规划强调多样化设施的提供和公众的广泛参与,极大地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社区内部居民之间的信任、互助和合作关系,包容性的提升可以通过增加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机会,来加强这种社会资本的积累。包容性绿地通过为居民提供共同的活动场所,增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和信任,进而促进了社区的稳定和安全。例如,开放的社区花园、适合全龄段的运动设施,以及文化交流中心等,都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设计元素。这些设施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还为居民之间的社交互动创造了机会,提升了社区的活力和整体幸福感。
*后,可以应对社会不平等与资源分配挑战。在资源稀缺的城市环境中,包容性绿地规划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策略,有效应对了社会不平等问题。传统的资源分配通常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包容性规划通过引入公平分配的衡量标准,确保所有社会群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公共绿地带来的福利。这不仅涉及绿地的空间分布,还涉及资源的质量和获取难度。例如,通过提高偏远社区的绿化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可达性,以及提供多样化的绿地设施,包容性规划提供了更多的公平享受公共资源的机会。这种资源的公平分配不仅有助于缩小社会差距,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包容性衡量标准的演进及其对社会所产生影响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出包容性在城市公共绿地规划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加。未来,随着社会对公平、公正和多样化需求的持续关注,包容性规划将继续深化,推动城市公共绿地规划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文化多样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支持。
展开
目录
1 城市公共绿地的基本概念
1.1 城市公共绿地的概念界定
1.2 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梳理
问题讨论
2 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演变历程
2.1 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历史演变
2.2 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理论演进
问题讨论
3 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设计范式和记忆重构
3.1 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设计范式
3.2 城市公共绿地的更新和记忆重构
问题讨论
4 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健康促进策略
4.1 城市公共绿地与居民健康的关系
4.2 城市公共绿地的健康促进规划策略
问题讨论
5 城市公共绿地的多维度精明规划
5.1 城市公共绿地发展面临的挑战
5.2 城市公共绿地的多维度精明规划实践
问题讨论
6 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多维度指标考核
6.1 城市公共绿地的相关指标归纳
6.2 城市公共绿地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问题讨论
7 对城市公共绿地项目投资运营的思考
7.1 城市公共绿地的投融资问题
7.2 城市公共绿地的投融资模式创新
7.3 城市公共绿地的运营管理研究分析
问题讨论
8 GIS 与大数据在城市公共绿地规划中的融合应用
8.1 GIS 与大数据在绿地规划中的研究进展
8.2 GIS 与大数据在绿地规划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8.3 GIS 与大数据下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挑战与展望
问题讨论
9 城市公共绿地前沿研究与设计
9.1 城市公共绿地的包容性及公平性研究
9.2 基于使用者的城市公共绿地使用分析
9.3 城市公共绿地研究方法与计算分析工具
问题讨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