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寻找灵魂的“另一半”吗?爱意味着永远不需要说抱歉吗?只有傻瓜才会坠入爱河吗?回溯爱的文化史,理解我们今天的爱的症候。
情感史领军人物芭芭拉·H.罗森宛恩新著,打破传统爱的分类,也破除我们对爱最旷日持久的迷思。
从柏拉图到中世纪骑士,从但丁、拜伦、歌德到福楼拜、德波顿,从《断背山》到《那不勒斯四部曲》,从古往今来的故事中打捞爱的基因,这些反复出现的故事始终影响着我们、召唤着我们。了解“爱”的幻想是怎么来,是如何变化的,才能将我们从它们的暴政中解放出来。
我们用幻想来理解爱情,用故事来塑造感情。因为爱情是一种复杂、令人困惑和欣喜若狂的情感,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和道德判断。历史学家芭芭拉·H.罗森宛恩从诗歌、小说、书信、回忆录和艺术作品中汲取素材,探讨了我们对爱情最持久的五种幻想:志同道合的结合、超凡脱俗的狂喜、无私奉献的付出、痴迷的渴望和永不满足的欲望。每种幻想都有着悠久而纠结的历史,对我们西方人今天如何看待爱情有着持久的影响。然而,对于我们应该在人际关系中追求什么,每种说法都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引言
第一章 志同道合
第二章 超越尘世
第三章 责任义务
第四章 痴情一片
第五章 贪得无厌
结论
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人类所有的社会现实都包含着文化建构的“集体幻想”,爱也是如此。罗森宛恩以哲学的敏感与历史的洞见,重构了爱的多种模式及其历史谱系,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视野。如果爱的想象与实践从来都是多样和变动的,那么今天正被“祛魅”的或许只是某种教条和迷思,而不是爱本身。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教授
本质上,爱是最没法达成共识的情感。罗森宛恩用考古学的方式,既为爱的执迷不悟写下墓志铭,也为爱的执迷不悔开辟新路径。本书透视了亲密关系的历史学,也撬动开爱情神话的天元鼎。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
西方古典时期与中世纪已出现了现代爱情的雏形,人们视之为完善和超越个体自我的途径,也因其迷狂与不可控在基督教的圣爱面前相形见绌。这一劣势在中世纪之后逐渐扭转。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爱情在宗教面前获得的自主又败给了人们的自我规训,它因而再一次陷入危机……作者对爱情五种特性的论述脉络清晰、例证丰富,也让人窥见情感历史的吊诡。
——金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
如果你对爱和它在几个世纪以来的意义有兴趣,这本睿智而生动的书是为你准备的。这本书没有说教,却闪烁着洞察力,简短但涉猎广泛,这些篇章必将在未来几年内激发讨论。
——林恩·亨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代欧洲史教授
这是一部具有高度原创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爱的复杂历史的作品。
——彼得·N. 斯特恩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森宛恩以丰富的历史细节描述的“五个幻想”是当代浪漫的支柱。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爱的神话是由什么构成的,并使我们有能力抵制其致命的诱惑。
——凯莉·詹金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