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望:傅兆南回忆录
0.00     定价 ¥ 3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1098286
  • 作      者:
    傅兆南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回望——傅兆南回忆录》是一本充满时代记忆与精神力量的珍贵文集。作者傅兆南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共产党员,她生于战乱年代,13岁加入战时儿童保育会,19岁参加新四军,历经中原突围等艰苦战斗,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 书中文字细腻感人,生动展现了她从童年到不同工作时期的重要节点,体现了老共产党员朴实、吃苦耐劳、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她要强独立,不依靠丈夫职务谋利;节俭持家,亲手缝制家人衣物;热爱学习,晚年仍坚持充实自己。 这本书不仅是傅兆南个人的生命回望,更是那个时代无数奋斗者的缩影,能让读者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光明、进步和真理的执着追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与人生智慧。
展开
内容介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办公室原副主任傅兆南,1926年8月生于湖北省钟祥县,2024年8月30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8岁。1945年7月参加新四军,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服从党的分配,积极为党工作,始终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求名利,在各个岗位上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扎实奉献。本书是傅兆南同志的回忆文集,包括其童年时代、在中原军区群众工作团工作时期、在新疆工作时期等多个重要的节点,文字细腻感人,发人深省,充满了时代的记忆和感悟,体现了老共产党员朴实、吃苦耐劳,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
展开
精彩书摘
童年
湖北省钟祥县位于汉水之东,跨过汉水向西南行进约50华里,有一个较大的集镇,名为石牌镇。在新中国成立前,交通闭塞的石牌镇属钟祥县最繁荣的集镇之一。
在很久以前,镇上来了一位姓傅的手艺人,他做得一手好豆腐。品种齐全,物美价廉,深受当地人的青睐。于是他安家落户,成了这个镇上的一员。
随着他家人口的增多和生意的兴隆,他买房置地,成了这个镇上有名的大户之一。只可惜他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他们不像祖辈那样勤奋创业,而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傅家逐渐衰落。尤其到了清朝末年,鸦片流入中国后,他们又成了受害者和害人者。他们不仅自己吸食鸦片,也使子女从小就沾染上了烟瘾。一代传一代,连傅家祖屋匾额上的“傅恒太”三个大字都熏黑看不见了。
在我出生前后,住在傅恒太祖屋里的这一房夫妇,就是我的祖父母。他们是太祖的第二房。他们生下一个女儿后,祖母便不再生育,祖父闹着纳妾,祖母不准,便将父母双亡的四房的儿子过继了来,他就是我的父亲。
即便这样,祖父仍坚持要有自己的儿子。祖母拗他不过,只好有条件地同意了。于是花钱从一个贫苦农家寻得一房姨太太,她进到傅家,果然生了一子一女。这两个孩子断奶后,就不准再接触他们的生母,也不准祖父再亲近他的姨太太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失去了子女,也失去了丈夫,所得到的只有我祖母无端的责骂和欺凌。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上吊死了。
这个家里还有两个苦命人,他们从小来傅家为奴。一个男奴,家人给他取名“兴发”。一个女奴,在我出生前就被卖给一个农民为妻了。
我的父亲叫傅子新(据说“子新”是他的字,他名叫什么,我就不知道了),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在石牌一家大店铺当店员。祖母为他从距石牌镇40华里的旧口镇上的大姓罗家寻得一女成了亲,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来到傅家,得到的却是同家奴、姨太太同等的待遇。
祖父母都抽大烟,抽大烟的人向来都是很晚睡觉,早晨睡懒觉。他们快到中午才吃早饭,待到半夜再吃夜宵。煮饭的米放在祖母屋里,她不给米,母亲就无法做饭。母亲、姨太太、家奴都是一日两餐。饭菜做好后,鸡鸭鱼肉之类的好菜都端到堂屋供祖父母、叔叔、姑姑等人享用。母亲等人则留在后堂屋,锅中剩下的饭、锅巴再加上米汤,就成了他们的主食,副食则是一成不变的咸菜。
在这样的环境中,母亲连续生了4个男孩。除了头胎夭折外,其余3个男孩都活了下来。活下来的第一个男孩是祖父母的长孙,他享受到了特殊的优待,可以同祖父母同桌用餐。
1926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夜,在一间闷热的西厢房内,母亲又要分娩了。她端了一盆凉水放在自己床边,打算将这个孩子生在水盆里淹死。她不是不心疼自己的骨肉,她也很想让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走完所有人都要走的人生旅途。但是她实在太累、太苦了,她既要烧饭、洗衣、料理家务,又要养育这些孩子。丈夫的工资都交给了婆婆,她不得不用有限的嫁妆来贴补孩子们的花销。她的负担太重,不能再增添孩子了,尤其是不想再要男孩了。幸运的是,父亲这时候回来了,他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水倒掉,然后请来了接生婆。随着黎明的到来,我顺利地来到人间。
父母发现生的是个女孩,都欣喜万分。父亲踏着晨曦到粉馆(我们家乡天不亮就开业的只有粉馆),买了粉,让伙计端到各亲友家报喜,并给我取名遂心。祖父母得了一个孙女虽然也很喜欢,但他们却从未给我任何优待。
祖父母有了叔叔以后,父亲就受到歧视,于是他产生了离开石牌出去闯荡的想法,只因不忍心丢下母亲一人受罪,而迟迟下不了决心。但在我尚不足周岁时,他还是走了。一去就是五六年,丢下母亲和我们四兄妹。虽然他也给家写信,但信都是写给祖父母的,即便写给母亲的信,也到不了母亲手中。
父亲走后,母亲的日子更难熬了,她变成了这个家庭的女奴,只是为了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忍气吞声地活下去。她的娘家虽近在咫尺,可回去一趟都非常困难。P1-5
展开
目录
童年
在金剑山直二院
我永远怀念的王玉珍姐姐
到中原解放区去
战斗的历程,严峻的考验
附录:傅兆南同志生平简介
后记:妈妈的怀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