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认知神经传播学:智能时代的用户洞察原理与方法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0182269
  • 作      者:
    喻国明,杨雅,修利超
  • 出 版 社 :
    中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为读者插上了米尔斯所称的社会学想象力的翅膀。传播是人类从古至今的根本需要,我们如鱼饮水而忘却其存在的重要性,对此往往日用而不觉。我们如何通过沟通影响彼此?我们如何通过思想传递与世界互动?我们如何通过讲故事完成群体凝聚和行动?这些问题在智能传媒时代都有了全新实践和答案,等待传播学研究以当下和未来视角加以解释。传播研究诚如施拉姆所言是“十字路口”般的存在,正因如此,认知神经传播学持续拥抱跨学科研究的开放性,通过思想碰撞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活力源泉,而本书以范式创新的方式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传播研究现象提供了独特视角。


展开
作者简介

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我国传播学实证研究领军者、传媒经济学奠基人、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开创者之一,著有《游戏与元宇宙》《AIGC传播时代》等。

杨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游戏与元宇宙》等。

修利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工程师。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集创新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学术著作,以跨学科的视角,将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学深度融合,探索了如何在智能时代通过前沿技术手段如脑电图(EEG)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揭示用户行为和传播效果的潜在机制。

全书结构严谨,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认知神经传播学的理论框架,解析了智能媒体时代下用户行为的深层次动因;第二部分深入介绍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路线,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系统的实践指南;第三部分则通过多个实证研究案例,展示了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实际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效果。

本书的亮点在于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路径和实用工具,不仅为学术研究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而且使读者获得跨学科的拓展性视野、未来媒体研究的路径指引以及实践方法论,本书是未来传播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宝贵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旨在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范式、分析工具与技术设备,研究传播学领域内的问题。一方面,认知神经传播学可以将传播学研究视野从用户意识层面扩展至潜意识层面,从短期、中期与长期效果扩展至瞬时效果;另一方面,认知神经传播学亦可深化认知神经科学在传播领域内的影响力以及完善融合学科的研究体系,最终成为传播学领域新的细分学科。

本书着眼于媒介化社会,聚焦认知神经传播学与未来媒体研究的框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解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实现了研究工具的革新,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由“古典实验法”向“现代实验法”的演进,完成了传播学研究视角的转换。媒介化可以促进媒介的大融合,形成新的连接和重构传播业态,未来人工智能(AI)、合成技术、虚拟偶像等会对传播业态产生深远的影响。认知神经科学所提供的洞察人的研究范式、分析工具与技术设备,可广泛应用于未来媒体研究之中。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可以从认知信息加工的视角,回归信息流本位,研究未来媒体传播机制的关键问题;此外,也可以从微观效果的层面,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对以往宏观调查的既有结论进行针对性检验。

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认知神经传播学与未来媒体研究的发展,初步探讨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叉可能带来的创新,包括研究范式与研究框架、研究问题与研究路径、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的创新;第二部分是认知神经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法以及认知神经科学诸多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如针对脑活动信号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等技术的原理与分析方法,以及针对视觉活动信号的眼动技术,针对生理信号的生理多导技术等在学科创新中的运用;第三部分是了解认知神经传播学最近十年的发展逻辑与研究框架,以及基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传播学实验室所做的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的范例解读,旨在使读者拓展跨学科的视野,关注未来媒体研究的路径指引以及获得方法论的指导和学习等。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论部分

绪章 理解认知与未来传播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未来传播影响力再探讨

第二节 理解认知:未来传播影响力的基本尺度

第三节 价值逻辑:未来传播的时空属性与个体认知结构的耦合

第四节 操作路径:未来传播的关键点在于实现认知“破圈”

 

第一部分 认知神经传播学与未来媒体研究

第一章 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学交叉学科的发展

第一节 认知神经传播学:范式创新与研究框架

第二节 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问题与研究路径

第三节 认知神经传播学:范式对象与技术逻辑

第四节 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第二章 媒介化社会与未来媒体研究现状

第一节 关键议题与技术路径:认知神经传播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研究

第二节 赋能与“赋魂”:虚拟数字人的个性化建构

第三节 动机与场景: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媒介用户使用体验测量

第四节 界面与在场:横竖屏视频传播感知效果的检测模型

 

第二部分 认知神经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三章 实验法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 运用实验法设计变量

第二节 设计实验过程和步骤

第三节 实证案例:基于fMRI的在线学习场景对用户的影响研究

第四章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打开脑活动的“黑箱”:EEG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分析

第二节 追踪视觉活动的轨迹:眼动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分析

第三节 探索生理信号的变化:生理多导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分析

 

第三部分 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发展现状、技术趋势与范例解读

第五章 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发展现状与技术趋势

第一节 认知神经传播学的范式演进、关键议题与技术逻辑

第二节  认知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与创新重点:从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到基础研究

第六章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范例解读

第一节 后真相时代情绪化文本的传播效果研究

第二节 传播媒介对受众长时记忆的影响研究

第三节 竖视频广告效果:分析框架与测量指标

第四节 冷热媒介:合成语音与真人语音的不同传播效应

第五节 媒介使用动机与场景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