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戮辱的恫吓:传统中国耻辱刑的历史特征与意义 耻辱刑与羞辱刑研究 中国古代耻辱刑发展与特征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419740
  • 作      者:
    范依畴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耻辱刑或羞辱刑,可能是中外法制史上出现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一类特殊刑罚,也是近代以来争议最大的一类特殊刑罚。


这一类刑罚,纵贯古今,横跨中西,算得上“普世性”刑罚。说其特殊,主要是因为这种刑罚不同于其他刑罚,是一种通过施加精神痛苦实现惩罚目的的刑罚。尤其在久远的古代,刑罚通常都是以对犯罪人造成身体剧痛为特征的,比如我国古代的笞杖刑和欧洲中世纪的断肢刑等等。一般来说,刑罚给人的第一感觉无非是“痛”。但这种痛,一般是身体或生理上的痛,有时是自由或财产剥夺之痛。无需想象,皮肉肢体之苦痛,自由和财产被剥夺之苦痛,确实能让受刑人不堪,让观者恐惧,从而达到惩阻和预防犯罪的目的。相对于其他种类的刑罚而言,耻辱刑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一般不是直接给受刑人带来上述痛苦,而主要是通过特殊标识使受刑人蒙受羞辱,即给受刑人带来精神痛苦,并将这种羞辱加以公示广告,借助受刑人内心耻辱痛楚和大众观睹恐惧来达到惩阻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耻辱刑在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延续了数千年,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仅就中国而言,耻辱刑源远流长。从尧舜时代的“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屦,下刑墨幪,以居州里,而民耻之”的象刑,到清末变法前的刺字、枷号之刑,历时四千多年。耻辱刑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到近代转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过程,通过对古代的文献记载的考察和对近现代学术研究的回顾,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耻辱刑在中国的演进历程和文化特征,了解中华民族法律文化的一些内在精神。研究这一过程的规律和特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特有法律秩序模式,更好的领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利弊得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