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刑事司法证明模式”这一主题,分为上下两篇内容。
上篇为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本体论。本篇关注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脉络,从中国语境的“印证证明模式”出发,根据“模式论”的基本方法,对“印证证明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本篇提出,“作用维度”是描述、检验和反思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实践样态的切入角度,各模式之变量差异决定其在作用维度中呈现不同作用效果,进而形塑出多样化的刑事司法实践样态。通过“作用维度”可以连接理论与实践,其中作用效果之区别,正是界定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评价要素,以此为指引,“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是“印证证明模式”转型的基本方向。
下篇为刑事司法证明模式运行论。本篇通过实证调研全面把握“印证证明模式”的运作样态,深入阐释“印证证明模式”之理论期许与实践样态的差距,并分析其成因。具体选择正当防卫证明困境、未成年人证言审查、网络犯罪量刑证明、人工智能助力刑事司法等方面,深入阐释刑事司法证明模式对于刑事司法运行的深刻影响,以及数字时代刑事证据理论整体主义转向的基本路径。
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 陈卫东教授
作者在“印证证明模式”运行样态的实证调研基础上,结合“印证证明式”相关理论学说,深入阐释理论期许与实践样态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了实践中呈现异化样态的若干缘由。本书充分结合交叉学科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对于刑事司法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四川大学 左卫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