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虚拟现实技术审美文化嬗变与美学价值重构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4393111
  • 作      者:
    吴英文
  • 出 版 社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英文,1982年9月出生,贵州都匀人。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理事,高校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贵州省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等省部级、地厅级项目7项。在《文艺理论研究》《探索与争鸣》《小说**》《社会科学家》《创作与**》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客文艺审美导论》,获第八届“贵州省文艺奖”(文艺理论类)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审美文化嬗变与美学价值重构研究》重点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审美文化形态变异和与之相适应的美学价值理论变迁,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双重背景下,揭示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载体对我国当代艺术美学的深刻影响及其所涉猎的理论问题,形成对数字化媒介时代美学理论观念转型,及学理新形态生成的一种原创性学术探索和理论构建。全书内容由虚拟现实技术下美学生态语境、审美文化转型、美学价值重构三个部分组成,分八章进行论述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虚拟现实技术文化与美学语境
  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起源和美学探索,是一个跨越数十年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的探索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审美文化的衍生和美学理论的深化。
  第一节 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与美学起源
  一、技术进化的早期阶段及其对艺术的初步影响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 年代。1962年,美国计算机图形学之父伊万·萨瑟兰(Ivan EdwardSutherland)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头盔显示系统——“达摩克利斯之剑”(The Sword ofDamocles)。这个笨重的头盔显示器尽管很原始,但它开创性地将用户的视角与头部运动实时关联,从而使用户沉浸于一个简单的虚拟世界中。这种人机交互范式改变了人与图像信息的关系,为虚拟艺术开辟了新的想象空间。肯·皮门特尔(Ken Pimentel)和凯文·特谢拉(Kevin Texeira)对虚拟现实的定义:“通常来说,虚拟现实这一术语是指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沉浸的、交互的体验。”玛丽-劳尔·瑞安提出“沉浸诗学”,认为沉浸感是虚拟现实的本质特征,其通过多感官刺激模拟真实世界,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
  虚拟现实技术最初主要用于军事和航天领域,这一革命性技术很快引起了先锋艺术家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犹他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戴维·埃文斯(David Evans)与他的学生开发出了首个实时交互式计算机动画程序。计算机生成图像(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CGI)与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CG)的诞生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为虚拟艺术的发展埋下伏笔。1967年,查尔斯·楚里(Charles Csuri)根据早期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让大型计算机使用无数正弦曲线叠加成为一个男人头像,创作了最早的“数字绘画”——《正弦人像》(Sine Man)。1968年年初,他又利用当时十分先进的IBM704型号计算机创建了三万多张蜂鸟的图像,生成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计算机制作的动画短片《蜂鸟》(Hummingbird),这些作品开创了计算机辅助艺术(Computer-aidedArt)的先河。楚里的创作体现了人工智能美学的雏形,计算机在其中扮演了类似艺术家的角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
展开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虚拟现实技术文化与美学语境 9
第一节 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与美学起源 9
第二节 数字时代的美学理论转型 16
第三节 虚拟现实与美学的相互作用 23

第二章 虚拟现实的审美文化形态变迁 30
第一节 虚拟环境中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30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与审美文化的变迁 36
第三节 虚拟与现实界限的美学探讨 43

第三章 虚拟现实审美文化特征和美学范式 51
第一节 虚拟空间的美学原则 51
第二节 社会文化影响下的虚拟审美 58
第三节 新媒体艺术与虚拟现实的共生 65

第四章 虚拟现实审美主体的精神结构 75
第一节 虚拟身份与审美自我 75
第二节 沉浸式体验与个体心理的互动 82
第三节 认知与情感在虚拟审美中的角色 88

第五章 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文表征 96
第一节 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 96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人文观念的冲击 103
第三节 虚拟现实中的伦理与哲学 111

第六章 虚拟现实的美学谱系与观念转型 120
第一节 从传统美学到虚拟美学的演进 120
第二节 虚拟美学中的核心理论与观念 129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美学观念转型 137

第七章 虚拟现实技术的美学价值重构 147
第一节 重构传统的美学标准与评价体系 147
第二节 虚拟技术为美学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 158
第三节 美的新定义与新价值在虚拟环境中的探寻 167

第八章 虚拟现实技术美学研究理论体系建设 176
第一节 虚拟现实美学的理论支柱与构架 176
第二节 实证研究与理论推断的交叉验证 185
第三节 虚拟现实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193

结语 202

参考文献 209

后记 22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