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虚拟现实技术文化与美学语境
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起源和美学探索,是一个跨越数十年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的探索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审美文化的衍生和美学理论的深化。
第一节 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与美学起源
一、技术进化的早期阶段及其对艺术的初步影响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 年代。1962年,美国计算机图形学之父伊万·萨瑟兰(Ivan EdwardSutherland)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头盔显示系统——“达摩克利斯之剑”(The Sword ofDamocles)。这个笨重的头盔显示器尽管很原始,但它开创性地将用户的视角与头部运动实时关联,从而使用户沉浸于一个简单的虚拟世界中。这种人机交互范式改变了人与图像信息的关系,为虚拟艺术开辟了新的想象空间。肯·皮门特尔(Ken Pimentel)和凯文·特谢拉(Kevin Texeira)对虚拟现实的定义:“通常来说,虚拟现实这一术语是指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沉浸的、交互的体验。”玛丽-劳尔·瑞安提出“沉浸诗学”,认为沉浸感是虚拟现实的本质特征,其通过多感官刺激模拟真实世界,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
虚拟现实技术最初主要用于军事和航天领域,这一革命性技术很快引起了先锋艺术家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犹他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戴维·埃文斯(David Evans)与他的学生开发出了首个实时交互式计算机动画程序。计算机生成图像(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CGI)与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CG)的诞生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为虚拟艺术的发展埋下伏笔。1967年,查尔斯·楚里(Charles Csuri)根据早期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让大型计算机使用无数正弦曲线叠加成为一个男人头像,创作了最早的“数字绘画”——《正弦人像》(Sine Man)。1968年年初,他又利用当时十分先进的IBM704型号计算机创建了三万多张蜂鸟的图像,生成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计算机制作的动画短片《蜂鸟》(Hummingbird),这些作品开创了计算机辅助艺术(Computer-aidedArt)的先河。楚里的创作体现了人工智能美学的雏形,计算机在其中扮演了类似艺术家的角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