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历史现场,读懂《周易》诞生的秘密,以及它的前世今生
对于《周易》,我们每个人都有无尽的好奇。《周易的野心》用生动的语言,结合zui新考古发现及历史研究,带你亲临历史现场,读懂《周易》诞生之初的惊天秘密。
给你中国人生命的元剧本,让你遇事不焦虑,不慌张
读懂《周易》,就读懂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探索出的生命元剧本,你遇到的所有难题,《周易》早已有答案,应对一切难题的算法,都在这本书里。掌握荣格的“共时性原理”,照见有意义的偶然。
知名漫画家,“金漫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蔡志忠“亲情”配图
本书插画均由知名漫画家蔡志忠老师“亲情”提供,鬼才加持,理解《周易》的另一种视角。
“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周伟伟担纲设计
本书封面及内文版式由知名设计师周伟伟担纲设计,他的作品20次荣获“中国·最美的书”奖项,并多次在国际国内等书籍设计评选中获奖
内文采用精美双色印刷
不容错过的原典、金句、“梁注”专栏,辅以中国传统色“暗紫苑红”,深沉优雅,一目了然。
首刷附赠精心设计的梁冬印签寄语:“宇宙深处皆是人性”,每一笔都在与你同频共振。
湛庐文化出品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它真的只是用来卜卦的吗?
为什么说我们现在了解的商周故事,和历史真实情况很可能不太一样?
在河南安阳殷墟的黄土之下,又掩埋着哪些至今都没有被解开的殷商秘密呢?
为什么三千年来,从姬昌、周公旦、孔子到邵雍,从荣格、卫礼贤、泡利到爱因斯坦,大家都在读《周易》?《周易》的影响力从何而来?
正安康健创始人、《冬吴相对论》主讲人梁冬老师,将自己多年研习修行《周易》的读书笔记和盘托出。他结合zui新考古发现及历史研究,抽丝剥茧,试图带领读者重回历史的现场,探寻《周易》诞生的秘密,以及《周易》的“前世今生”。在这本书里,暗合着周文王的隐秘野心,照见着邵庸参透的宇宙法则,深藏着荣格苦苦追寻的生命秘密。
作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为什么经久不衰?因为它就是华夏文明的底色,每一个用《周易》的人,都在为《周易》所用。《周易》塑造了“我们”,“我们”也在塑造《周易》。
在这本书里,你不会看到任何晦涩难懂的黑话,作者将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融合天文学、考古学、心理学、量子力学、医学、决策科学的新知识,让《周易》脱离迷信,走向德性,再到率性,成为可验证的“人生算法”。
[金句]
对于那些源远流长的事物,我们只有回到它们最开始的状态,才能看到流变的轨迹。
人是讲故事的动物,或者说,是相信故事的动物。
最后能干成事业的,都是在敌方阵营有内线接应的,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周易》里,没有“不干了”这个选项
在必须做的事情面前,在大的趋势面前,在无可奈何的时刻,不要占卜。
放在更宏观、更长时间、更大尺度的范围内,可持续的东西自然有它的道德性所在。
诚可先知,一个有极致诚意的人,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选择困难的本质,并不是对未来世界不了解,而是对自己真正欲望和恐惧的不了解。
06 一场祭祀引发的历史变革
甲骨文中记载了哪些关于活人祭祀的细节?
这些细节又如何隐现《周易》的卦辞当中?
姬昌亲眼看到人祭之后受到了什么样的心理冲击?
这种心理变化是否微妙地推动了中国文明化的进程?
姬昌的儿子后来如何通过重新解释《周易》,
改写了中国人的祭祀文化和心理磁场?
文明来临前的荒蛮时代
通过前面几章的内容,我们了解了当时周与殷商的角色关系和背景,尤其是周部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充当殷商王朝的“人祭代理人”角色。这时再读《周易》的很多卦辞、爻辞,就发现它们的背后蕴藏着很多历史的真相。只有理解它们的背景,我们才能够更清晰地读懂这些文字。
本章的内容可能会让你有点不舒服,甚至毛骨悚然。当我们作为一个文明人,掀开那一段血腥历史的时候,你会有很强烈的庆幸之感。不过,一个诚实的人如果能够更多地了解历史是如何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这中间的节点是什么,或许就能对国家的文明化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与了解。
当一个王朝或王室献祭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民间宗教活动献祭的人数,我们可以说,这标志着人祭成为殷商王朝的国家宗教形态。
有一位叫胡厚宣的学者,根据甲骨卜辞统计过殷商诸王的献祭人数,发现涉及人祭的甲骨一千三百五十片,卜辞三千余条,要知道,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大量做成药的甲骨。据他统计,人祭的人数至少超过一万四千人。
还记得上一章讲到,当时姬昌抓五十个人,都是件很难完成的大事,要写到《周易》的卦辞里面,可见当时的人口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少,而抓捕人牲的工作量是何其繁重。
从这个历史背景出发,我们再回去审视《周易》。《周易》中多次提到了捉捕、押送人牲和俘虏的方法。
例如,在暌卦的九四爻中提到了“交孚”。甲骨文的“交”字,形状有点像把人的两条腿绑在一起的样子。可能那个时候抓到一个俘虏之后,既需要他自己行走,又怕他跑掉,那怎么办呢?就把他的大腿绑住,让他可以夹着腿用小腿走路。这种把上面绑住,下面可以走路的样子就很像甲骨文的“交”字。
这种走路的样子,让我想起古代女性服装中隐含的逻辑:女性始终处于被束缚的状态。而现代人可以穿着瑜伽服,曲线毕现地骄傲地过马路,这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再比如,小畜卦第四爻里也说,“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意思是有俘虏受伤以后,要为他们止血并消除他们的恐惧,就不会有麻烦。
大有卦中提到“有孚威如,终吉”,这是一个很吉利的卦象,讲的是有俘虏被反绑了双手,但是仍然气宇轩昂,其中的“威如”即为关键表达。为什么俘虏被绑了之后气势威猛,很有生命力,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很吉利的呢?显然,这个吉并不是指俘虏吉利,而是从姬昌的视角来看,这就像“今天逮着了一只生猛海鲜”,他认为把俘虏交给殷商是吉利的,因为可以得到更多的赏赐。
在姤(gòu)卦的一爻里则提到“孚踯躅(zhí zhú)”,就是俘虏走得踉踉跄跄、一瘸一拐的,可能是俘虏在被抓捕的过程中受了伤,也可能是不听从命令被殴打所致,所以三爻里说:“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就是说屁股被打烂了,走路很难看,有点磨难,不过没有太大的灾祸。
中孚卦里也说:“有孚挛如,无咎。”就是捕获了俘虏,把他们一个一个地绑在一起,方便押运。
我们学历史就知道,当年陈胜、吴广之所以要起义,就是因为他们一队人被押解着要去服兵役,路途中由于气候不利,路况不好,所以这一批人不能及时到达,按照当时严苛的法律,他们要全部被斩首,所以陈胜、吴广才说,反正都是死,不如起义吧。
于是他们喊叫说“我的手被绑住了,我要解手”。在行进的过程中,想要把自己解脱出来,只有一个理由,就说“我要上厕所”。所以“解手”这个词就变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
在当时,这些人牲就这样一串一串地被周这个代理家族捕获回来,然后送去遥远的文明的东方——供殷商祭祀之用。
本来押送人牲这种事情对于当时周部落的首领姬昌来说是任务,每个像牲口一样用于祭祀的人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串钱。把人牲安全地、比较健康地送到目的地,他就能领到更多的赏钱。在这个逻辑之下,“吉”这类词其实就是形容他获得了战利品,而且得到了补偿和报酬。
其实这一类的文字和卦辞还有很多,在翻看这些资料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仅从这一点来看的话,周文王能有什么伟大之处呢?
改变历史的一声惨叫
有一 个细节,它可能是历史的转折点。有一次,姬昌把俘虏押送到殷都,目睹了殷商人的杀俘虏献祭仪式,这个时候,或许他才突然站在了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四十三卦夬(guài)卦中有一句话是“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就是说在朝廷中,众人高声叫喊来表达王的了不起、功勋卓著。过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臣下拜见大王的一种习惯,类似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但是,后面的“孚号有厉”是什么意思呢?根据《礼记》的记载,在殷商祭祀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那些被抓住的俘虏在被砍之前大声叫喊。《礼记》中说“殷人尚声”,意思是殷商的人很崇尚大嗓门。
献祭的动物要大声嚎叫,就是在向天神禀告“来了,强壮,合格”,即“声音之号,所以诰告于天地之间也”。
《礼记》中提到,当时杀猪和杀牛献祭的时候,也要让猪和牛叫得很大声。这种仪式,相当于给钱的时候,把硬币“啪”的一声扔进财神爷的箱子里。在一些道观里,也有人会拿铜板砸铃铛。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告诉自己想侍奉的神仙:“我送钱来了。”
再比如,观卦中说“盥而不荐,有孚颙(yóng)若”。“盥”的意思是盥洗台,我们经常说“盥手”,本义是倒水来洗手,象征性地洗洗擦擦,这是祭祀仪式开始的阶段。而“荐”就是杀人献祭。在《逸周书·世俘解》里提到“荐俘殷王鼎”,就是说周王灭商之后,用俘获来的商人,祭祀周族的列祖列宗,而且用的是商王的大鼎,所以这个“荐”指的是杀人献祭的意思。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就是说,逮着了俘虏,本来是该杀的,但是没有杀。手都已经洗干净了,却没有动手。这个时候,俘虏的脸上露出了渴望活命的表情。这个描述很细腻,如果占到这一卦,说明你可能正面临很大的危险,也许上苍,或者外部环境,或者命运要惩罚你,但是还没动手,这个时候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占卜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意识的连接——把一个上古时期的场景调出来,跟一个随机数字结合,得出了某个意向,这个场景就像一个比喻,我们要由此出发去思考:它对我现在有什么启示?
如果你把周文王的原故事文本都理解错误了,那么对你当下的判断会不会产生某种奇怪的误导?我在阅读《周易》和某些对原文的解读时,心里常常在想:我是应该回到原文,去做某些卦辞的解读,还是尊重《周易》的历史流变,思考它变成了另外的版本之后,带给人们的启发呢?这真是一个学习《周易》的人必须面临的话题。我也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许随着我们逐步深入学习,会渐渐地看到方向。
让我们回看姬昌的这次经历。以往,他将俘虏视为财富和战功的象征,但当他看见这些他亲手参与抓获的俘虏被以某种方式拿来祭祀,他是不是会有一种隐隐的心理变化呢?
在《周易》和其他许多文献中提到,殷商祭祀的时候不是把人烫熟了之后再去砍,而是直接在现场生砍。俘虏叫得越大声,场面越血腥越好,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向上苍和他们的祖先表示敬意。俘虏叫得越大声,越让人兴奋——这种原始的快感很容易让人理解。今天你我听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觉得太过残忍,人的恻隐之心会被激发出来。
理解了这个背景之后,我们再去看孔夫子说的“仁者爱人”,讲的就是看见一个人的遭遇之后,你的同情心被激发了出来。同情心是一切善良的基础。孟子也提到“君子远庖厨”,这是儒家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不是说要不要吃肉,吃肉是不是假正义、假道义,而是说你在一再杀戮其他生命的时候,你内心的那些与生俱来的同情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因为没有了这种对生命的同情,杀戮之心一旦膨胀,文明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那一次姬昌去到商朝的首都殷墟,听到了俘虏的惨叫声。那一声惨叫也许突然激发了他的同情(人性的善闪现了,他表现出了同情而非兴奋)。在此之前,《周易》的很多卦象里,他描述的都是抓到这些精壮的俘虏多吉祥,最好用网捕捉俘虏,皮肤完整能卖高价钱等。这样的描述带着某种代理人完成业绩目标时的兴奋,但是当他真正看见了自己抓回来的俘虏在“孚号有厉”的时候,他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当我看到周文王在记录那些奴隶或者是俘虏被砍得大叫,在文字当中隐隐透出某种同情的时候,我合上了这一页书。
梁 注
一个诚实的人如果能够更多地了解历史是如何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这中间的节点是什么,或许就能对自己所在传统的文明化过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与认知。
占卜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意识的连接:把一个上古时期的场景调出来,跟一 个随机数字结合,得出了某个意象,这个场景就像一个比喻,我们要由此出发去思考:它对我现在有什么启示?
人们同情心的根源,来自表情或者其他更具视觉化的行为所带来的那种超越理性或者道理算计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控制着我们的大脑。
推荐序一 改变命运的《周易》因缘
李 硕
青年历史学者,《翦商》作者
推荐序二 打开《周易》的智慧之门
吴伯凡
新物种研究院院长,商业思想家
自 序 从迷信,到德性,再到率性
01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被历史误会的《周易》
重返《周易》诞生之初
一 个流传千年的生命故事体
02 周部落迁出山区,来到周原
周部落迁居周原
殷商王朝的统治武器
周部落的秘密
03 来自殷商的神秘算法
姬昌其人其事
带来神秘算法的婚姻
一 个伟大而疯狂的想法
04 藏在卦象里的惊天秘密
姬昌开始学习八卦
推卦:早期的大数据思维
05 历史深处,全是人性
反复出现的“孚”字
姬昌最初占卜的动机
06 一场祭祀引发的历史变革
文明来临前的荒蛮时代
改变历史的一声惨叫
人类同情心的根源是什么
07 逐渐生长的野心
藏在地窖里的秘密
姬昌用隐喻记下的思想
08 姬昌的牢狱生活
姬昌被捕入狱
嗜血文化是文明的起源
09 痛食子羹的悲愤与挣扎
姬昌身陷囹圄,大难不死
痛食子羹,姬昌的悲愤与挣扎
10 关键盟友姜太公的加入
获得自由的姬昌开始寻找盟友
姜太公身份之谜
邑姜,一位在历史中隐身的开国王后
11 周武王的噩梦
一场尴尬的联姻
姬发的梦魇
“心理咨询师”周公旦
12 翦商大计的战略推演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翦商大计的三个层面
无所不在的策略推演
13 瓦解殷商的牧野之战
一面就散伙的誓师大会
瓦解殷商的牧野之战
里应外合,攻破殷商
14 江山易主,武王传位周公旦
姬发用“魔法打败魔法”
商周完成权力交割
周武王常年的焦虑终得释放 不得不做的事无须占卜
成为摄政王的周公旦
15 周公旦的“文化转基因工程”
周公旦开启“文化转基因工程”
一次世间博弈的设计
德性:基于人间关系的新算法
16 周公旦的理想国
周朝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周公旦重新注解《周易》
周公旦交权让位
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17 孔夫子晚年读《周易》
原来此处还有玄机
历史深处都是常识
18 《中庸》得《周易》之根本精要
《中庸》是一本什么书
《中庸》如何得易之气
天命之谓性
19 《大学》乃《周易》精神的投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修行的次第:格物致知
人生的烦恼源自不够诚实
20 那些占卜准的人
正心:先天之气
修身:修身体,修生命 随《周易》率道而行
21 邵 雍,易学的集大成者
不懂音律,无法通天地 邵雍与律吕之学
象天法地的《皇极经世书》 未来十年的卦象
22 邵雍的思想旅程
与天地同齐的人,如何超越庸俗 邵雍的自在生死观
如何做一个“雍”人
23 谁是中国神算子
邵雍的先天之学
那些神人的“神”
你本身就是卦
24 荣格与《周易》的故事
读《周易》的第一性原理 荣格与弗洛伊德决裂
心理学家荣格与物理学
卫礼贤为荣格打开《周易》之门
25 共时性与集体无意识
超然的非因果
共时性原理
有意义的偶然
自洽:所有偶然都充满意义 集体无意识的涌现
2 6 《周 易》诞生的秘密
还未发生的早已发生
因果的本质
万物皆有灵
开悟的人,说不出话
《周易》并非推理的结果
后 记 读《周易》就是诚者先知
附 录 本书主要参考著作
在用漫画诠释传统文化的历程中,我深知挖掘经典魅力的重要性。《梁品周易》这套图书以其独到的见解和风趣的笔触,对《周易》进行了鲜活的解读。我对梁冬的支持,就是用我的画。
——蔡志忠 知名漫画家,“金漫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读梁老师的大作,看得出是多年研习修行的真诚感悟,通透之处溢于言表。其中“天子易”“君子易”的演进,周公旦开启“文化转基因工程”,世间博弈设计的“新约与旧约”,孔子编“六经”,以及《中庸》《大学》与《周易》的精神传承,总体上我觉得表述得非常清澈澄明,书中又将邵雍的“先天易”,荣格的共时性原理、集体无意识导入,足见梁老师纵横捭阖的驾驭能力。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梁冬在解卦中使用的一些帛书内容解读,以及对于卦辞、爻辞训诂方面的考据,他说曾参考了我的《易经入门》。但是我心多旁骛,于易学久已荒疏。熟识后我们有所切磋交流,乃知其人好学深思,博学多才,通今古之变。深信此书能弃粕存精,出蓝而胜,入广大,致精微。
——何新 知名学者,《易经入门》作者
在《梁品周易》这套书中,梁同学与⼤家⼀起读《周易》,跨时空链接国学圣⼈、经典巨著。本书可以说是梁同学⼆⼗年的珍藏学习笔记,在此,特别向你推荐。
——刘擎 华东师范⼤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
《梁品周易》这套图书以独特视角将《周易》智慧融入现代商业实践,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市场变化、团队管理和战略布局的宝贵工具。书中对卦象的深刻剖析和易学文化的解读,为互联网从业者架起了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商业的桥梁,助力在信息时代保持敏锐与前瞻。
——徐勇 百度联合创始人,北京亿方公益基金会/振豫教育基金会创始人
打开《周易》的方式不少,梁冬发现了一种独到而令人兴奋的方式。他以“易”为经,以心为纬,展现出一幅幅不离日常又超离日常的典型场景,以及场景中个人应该有的境遇与抉择。
——吴伯凡 新物种研究院院长,商业思想家
我认识梁冬二十年了,起初他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后来一门心思深入研究国学,我听他讲过《庄子》,今年又读到他研究《周易》的心得。
我认同他咬文嚼字、寻根溯源解读经典的方式。不落窠臼,很有新意,也很有说服力。
如果你觉得《周易》神秘高深莫测,学起来有畏难情绪的话,不妨先读读梁冬的这套图书。
——徐文兵 知名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知己》作者
从《梁品周易》这套图书看到,梁冬同学是一位生命的“觉者”。做中医、教育、文化传播,他在不同角色中自如游走,始终如一的是对生命的好奇与觉知。他说在中欧EMBA北京班的学习经历,让他对战略、对管理更为敏感,我也很高兴,在毕业多年后,他仍能将商学院的知识连接到传统文化和日常思考中。祝福《梁品周易》这套图书创造更多的可能。
——萧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首/席代表
梁师从《周易》出发,探讨了关于世界、人生、生命、医道以及意识全/方位的思考和深度观照。
这是一位深邃的思想者,他拥有一颗伟大而孤独的灵魂。我终于明白:梁师能给那么多人带来温暖和笃定,皆与此有关。世人大多看到的是梁师的才华,其实zui动人的部分不仅仅是才华。谢谢《梁品周易》这套图书,否则我会错失一个重大的与梁师神交的机会。
读一本书,领略美妙的思想,心花怒放。
——左常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博士生导师,《针道》作者
这套书看着特别“好玩”,我甚至担心,它的趣味性会不会太强,以至于掩盖了它颇为深刻的思想?
——陈鲁豫 知名主持人
《梁品周易》这套图书趣味十足,作为一名读者,无论看不看易学、懂不懂易理,都能从中体验到一种纯粹的阅读乐趣。我还特别喜欢每篇内容后面的“梁注”,好多观点都有一种穿透时空的锐利。历史有其局限性,也有其永恒性,打开这套书,就如同打开了一扇天窗,清新的空气四处飘逸。
——陈黎芳,华为公司常务监事
梁冬的穿透能⼒很难被复制,他是个开悟的⼈,表⾯上游戏⼈间,其实内在的智慧,思考的问题很⾼级,是⼀个有慧根的⼈。他讲《周易》,不偏重说教说理讲清每⼀卦,⽽是讲个⼈感悟,每读⼀遍都会产⽣新的体会。
——蒙曼 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和梁冬的合作让我深知他对内容的把控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梁品周易》这套图书充分展现了他对《周易》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这套书不仅是对经典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读者的一次智慧启迪。相信每一位翻开这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周易》的魅力和力量。
——余建军,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
这是一本让《周易》智慧跃然纸上的诚意之作。《梁品周易》这套图书,让我看见了梁冬老师如何以理工科的逻辑思维将玄妙的《周易》体系娓娓道来,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卦象爻辞与现实决策、生命体验相互融合碰撞,一口气读完这套书真是让人直呼过瘾。
—— 魏明 明睿智囊创始人,优酷前总裁
《周易》永远一言难尽。它是儒家“六经”之/首,孔子和他的弟子们zui早开始对它进行研究、阐释。两千余年来,关于各家各学派研究《周易》的书籍已经汗牛充栋。这套《梁品周易》又为解读《周易》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并有利于对社会公众作知识普及。
——李硕 青年历史学者,《翦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