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战争演进为基本线索,分四卷全景再现1931—1945年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历程;通过真实生动的记述,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所迸发的伟大抗争意志、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空前巨大的牺牲精神。
本册为第三册,讲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事迹。
第一章 武汉空战
日军调集大军向徐州进攻的同时,他们的航空兵开始了对武汉的空袭,企图摧毁中国军队的作战指挥机构、军工生产基地和空军机场,瘫痪中国军队的交通运输,为日军地面部队大举进攻武汉创造条件。
1938年春天,本该是花红柳绿、鸟鸣莺啼的季节。但是,日军铁蹄践踏中国大地,春光破碎,一片战火狼烟。上海的大火燃烧了半个多月,绵延几千米。南京变成了废墟,大街小巷,陈尸遍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煳味和浓浓的血腥气。
天空也是昏暗的。一群群、一波波八八式、九四式、九六式日本战机,像饱食中国人血肉的魔鬼,狰狞地抖动翅翼,飞来窜去,向地面抛洒死神的火药。尖厉刺耳的俯冲,撕扯着中国士兵和平民的神经。成吨的炸弹嘶鸣着,飞向守军的阵地,飞向安宁的城市,飞向大路上蜂拥逃难的人群。大地在震颤中龟裂,横飞的血肉染得天空一片殷红。人们多么希望中国的战鹰飞上天空,拦截和打击日军的空中魔鬼。但是,中国的机场上已经没有战机可以起飞了。
的确,中国的战机已经打完了。淞沪会战中的中日空军大战,震慑了骄狂的日本空军。他们变得非常谨慎小心,改变了战术,每次轰炸机出动,总有大批驱逐机随队护航,空中袭击也尽量改在夜间进行。中国空军很难捕捉到大规模聚歼日军机群的战机。在持久的消耗战中,中国空军感到自己飞机太少。
空军打了几次胜仗,为蒋介石带来了国内外军界和舆论界的赞誉,民心和士气也随之高涨。蒋介石太需要这种效果了,他需要更多的空中捷报吸引西方国家的眼球,于是,他不断向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上将施加压力。当然他也没有忘了给予鼓励,在军事会议上当着众多高级将领夸奖周至柔指挥有方。周至柔决定再接
再厉,锦上添花。他向各地的空军部队发出命令,要求他们主动出击,轰炸长江口的日军战舰,拦截日军机群,突击境内外日本空军基地。
中国空军很乐意频繁作战,但是战机的损耗急剧增加,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了。一批空中英雄怀着悲壮的骄傲,无憾地陨落在生养他们的大地上。南京快要陷落的时候,中国空军只剩下最后一架战机,飞行员告别京城,孤独地向西飞去。
中国空军不乏勇士,却没有可以将他们载上天空的飞机。
蒋介石也知道,没有飞机,何来空中的胜利!德国不会给他援助了,还撤走了军事顾问。英美的飞机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情急之下,写信给斯大林:飞机需要之急,急如星火。
第3卷 相持阶段
——正面战场大会战与敌后抗战
第一章 武汉空战
第二章 新四军挺进敌后
第三章 武汉会战
第四章 持续的东北抗战
第五章 火烧长沙
第六章 南昌会战
第七章 新四军东进北上
第八章 兰州空战
第九章 随枣会战
第十章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十一章 敌后游击战
第十二章 桂南会战
第十三章 冬季攻势
第十四章 艰苦卓绝的抗联
第十五章 百团大战
第十六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十七章 枣宜会战
第十八章 皖南事变
第十九章 豫南会战、上高会战与中条山会战
第二十章 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