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苦难与信仰:最后的红军长征亲历者口述史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0474187
  • 作      者:
    制组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主创团队于2016年和2022年分两批次对在世的54位长征老红军进行抢救式采访,收集了一批“再无来者”的珍贵史料。接受采访的老红军们最年轻的也已年过九十,有一些已是百岁高龄。他们散布在祖国各地,当年为了同样的理想和信念坚定地走上了长征之路。他们以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最真实的细节,展示了共产党人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精神和作风;他们代表着无数以鲜血铸就伟大征程的红军战士,是一座座行走的丰碑。 在最大限度保留老红军叙述内容和语言风格的前提下将其改编为口述史,将长征中重要时间节点串成时间线安排讲述者顺序,并在每位老红军的自述中加上背景事件介绍,配以资料图片,以每一个人物为圆心,扩展出他经历中的长征原貌。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既消除了采访中不流畅的停顿,又将记忆的拼图很好地拼接了起来,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走进老红军战士真实的、质朴的、感人的内心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见证长征红军所经历的一个个关乎生死存亡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瞬间。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整理自54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的采访记录,结合毛主席《七律·长征》对壮阔恢宏的长征历程的生动描绘,以及各位老红军讲述的侧重点,将瑞金出发、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大会师等关键事件作为节点,以时间为线索排列篇章,用记忆的拼图将长征画卷徐徐展开。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红军们的记忆偶尔出现些许偏差,编者对史实做了细致修正,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各人的口述风格——那些质朴的语言最真实地重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传递了不畏艰险、顽强坚韧的长征精神,并将激励今天的我们不忘苦难、坚定信仰,担负新时代的使命,走好新的长征路。
展开
精彩书摘
秦华礼
信念,这是最重要的,不管哪个时代
2016年6月3日于江苏省南京市接受采访
生于1913年,红四方面军军部电台负责人
我叫秦华礼,四川通江人。
1932年吧,有独立营编制了,我是独立营第三连的副连长。我到1933年的7月就入党了,入党一般人要有一两年的,那个叫候补期,不叫预备期,家里成分不好的,就有两年的预备期。我没有候补期,因为我出身很好,按成分来说叫赤贫,什么都没有的。打仗、打土匪也很勇敢。
独立营带领我们到空山坝,现在我回老家我还专门去看了那个地方,在大山里面,山里一月份是最冷的时候,那个雪啊,一脚踩下去就到膝盖这么深。也没有靴子,那时候穷得要命,根本没有大米。山上呢,有时候也很好,到了山上就改善生活了。山上土匪是什么人呢,是国民党的军队把他们打散了,他们跑到山上去了,有个地主跑到山上去了,就是土匪头。他们的装备比我们红军好,有机关枪还有迫击炮,但是我们连都没有机关枪。没有地方住,下大雪也在野外,但能改善生活也好,打了胜仗就有大米,还有腊猪肉,还有酒,那时候就是改善生活了。所以有的时候生活很好,但是几天什么也吃不上、水也没有的情况也有。大概三个多月的时间吧,独立营就归成正规军。
我们这个独立营呢,就是动员要到正规军去,到正规军都很高兴啊,有枪,有武器。当时我们独立营就整个归到了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到了三十一军以后,人事部统一分配,都分散了,当时独立营这一个连的都分了好几个单位,分了好几个团,好几个连,我就分到九十三师二七九团二营四连。当时我一去就当了排长,三排的排长,一是勇敢,家里出身好,二来还是个党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我识字,我们四方面军的知识分子很少。
我当了排长以后去扩大红军。到农村里面召集老百姓开个会,说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我们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给你们分田地,愿意参加红军的就到这里来报名。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第一次我带了三个战士到那个地方,那个时候是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小庙,有一次一下子十五个人报名。所以我这个排长很吃香,其他的都不管,打仗这些我管,其他日常生活训练有副排长管。同时呢,我还兼任连里面的文书,叫文书,不叫秘书,到地方往上给营部写个报告,报告我这个连有多少人,有几个病号,有多少枪,多少子弹,多少手榴弹,发现什么问题没有,写好了以后给连长、指导员读一读。我的兼职很多,由于我兼职宣传,经常到那个参军处啊、政治部啊开会,搞宣传工作,对上面呢,再做一些报告,所以我提拔得很快。不到一年我负伤了,不能在部队了,我就成为代指导员,就是正连级干部了。
然后过了两三个月以后,那是1934年二三月份吧,三十一军要开一个党代表大会,训练连排干部,培训三个月。把排长送去培训,你学得好了,表现好了,以后可以提拔你做连长、做副营长这些。那个时候开党代会,就是去学习了,学完了以后就要军部统一分配了,人家也不回原来单位了。干部都去啊,原来我对那里蛮熟悉的,因为经常搞宣传工作开会,后来我去学习,有的时候也参与党代会,参加完党代会以后,回了师部,我就没有回连队了,就这样在九十三师政治部做巡视员。巡视员就是等于好像提了一级了,因为巡视员可以负责几个团,一共十三个团,就是可以走下去,但是这个巡视的任务很重。连队如果有开小差的,巡视员要负责,平时发生什么问题,巡视员要负责,打仗伤员没有抢救回来,也是巡视员的问题,所以责任很重大。师政治部就是做这个工作,责任重大。
然后就到1935年了。四方面军就快开始长征,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那个地方,叫北川县,北川县后面有座山很大,我在二七四团,那个山上很苦,根本没有老百姓,就是另一个世界。这段时间,完全吃竹笋,竹笋没有油啊,偶尔吃还蛮不错,但是吃上几天烧心,只好喝清水,难受极了。没有别的吃啊,就是吃野菜,也没有房子住,就直接把小竹林的竹子砍倒了,用竹子打一个地铺,挡个风,实际上根本挡不住风。我当时身上负伤了,不能走路,一走就疼得慌,所以没有办法,连马也不能骑。
后来就要正式出发了,上面就动员,要求伤员、病员,不能走的,就留下,减少压力,但谁都不想留下来,就自己想办法,怎么办呢,找劳力,四川人力气很大,两个人能够抬着你,我们找两个劳力,就讲好了,让他们入党,他们非常高兴,到了地方就是可以成为党员。但是我不能翻身,一翻身腿就简直受不了,受伤的地方就现在还伤疤很大。慢慢有一天就是借助一种康复训练工具,就是桥上的铁链,很长,有五六千米长吧,很好的,木板子两边还有扶手,很牢固,练那个腿脚呢。
P2-4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长征出发前——万水千山只等闲
秦华礼
信念,这是最重要的,不管哪个时代
马焕洲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我相信的就是这个
王道金
晚上的火把都是老百姓支持的,晚上没有火把走路是很困难的
王承登
我的生命真是捡回来的
刘福
那时候就是要奋战到底,把生命放在前线
田仁明
我那时候是勤务员,跟着干部走,他们骑着牲口,我就拉着马尾巴走,就是那样过了雪山
刘光芹
我们打游击战时……有一次差点把稻子烧着了
第二篇
从瑞金出发到强渡乌江——五岭逶迤腾细浪
洪明贵
走了两万五千里路,没有理想信念是不行的
阳震
跟党走,要把国家建设得非常好
罗永祥
流血流汗不能掉队
张生荣
我是吹号的啊,总要往前进,往前进
第三篇
从强渡乌江到四渡赤水——乌蒙磅礴走泥丸
王敬群
一直在走路,就走路,很赶,也很苦的,路不好走,大山旁边是河,就一条路,高高低低的,石头尖尖的
陈有德
这个脚疼不疼,疼,钻心地疼。怎么办?靠意志
杨思禄
当兵就要当红军
李万华
走一路打一路,就是这样打过来的
第四篇
从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金沙水拍云崖暖
安仲华
长征要走很远的路,但是我没有动摇
刘吉成
有的草鞋一天就穿烂了……只能光着脚板走,脚板全是血也得走啊
苏毅然
我们有枪,但过草地没有马就困难了,有了马骑就可以驮个干粮,所以我们就拿枪换马
苏智
我妈在后面撵,我妈脚小……她撵不上,回去了,我就这么参加红军的
第五篇
从巧渡金沙江到飞夺泸定桥——大渡桥横铁索寒
李峰明
我们现在是半藏民半汉人,藏语会说一些
陈云忠
我们四川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陈本初
那时候很冷,每人拿了四两辣椒,吃了辣椒防寒的
第六篇
从飞夺泸定桥到大会师——帐月席茵刀枪枕
杨光明
革命就是为了要走光明的道路
罗光里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这些人有信仰,有决心,跟党走,长征路上就过来了
刘占荣
听党指挥就是一个好党员
张斌
长征路上就是吃苦耐劳,不怕牺牲
谭德本
那个时候没有吃的,我们的枪皮带都吃光了,枪就剩光杆了
周辉
敌人要前进,我们就顶住
杜宏鉴
我们没有子弹,天上飞机炸,地下拼刺刀,那是家常便饭
吴清昌
敌人那时候打得很厉害,一个排基本上都死在泸定桥上了
颜义泉
一摸脸上一个洞,血流整个身上……同志们才知道,颜义泉同志没有死
张柱庆
子弹一人给两发,粮食也没有
袁美义
风吹雨淋雷打闪,红军攻克剑门关
第七篇
长征结束后——而今迈步从头越
冯学友
太阳一照……到了山上的时候就是雪盲
索心忠
那个时候是讲阶级友爱的,情愿牺牲自己也要让别人活下去
赵建贤
洗脸盆有三大任务——吃饭、洗脚、烧开水
李文模
红军的坚韧、吃苦耐劳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
郝荣贵
我现在就记得一句——我们要抗战到底!
万曼琳
牲口吃的草,人都拔起来吃一吃……我看见他们拔什么草,我也拔什么草,就这样吃
秦师
长征的生活是比较苦的,那时候很多地方没有人,没有人也照常行军,碰到敌人的时候也照常打
附录 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