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工会工作创新不仅可以“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
通过应用创新方法论实现创新创造的“必然”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工作面临多样性的社会环境与多元化的职工需求,如何以科学方法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成为工会干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书以工程领域的创新工具——TRIZ理论为切入点,将其引入工会工作,从近年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创新案例中,选取100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在工会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作为“他山之石”,这一理论为工会干部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创新工具箱,有助于工会干部在新时代加强工作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
TRIZ 认为,任何系统都是通过克服不断产生的矛盾发展的,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消费者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八种矛盾关系:有序与混乱、同化和异化、明智与愚蠢、自由与奴役、从事与放弃、高效与低效、满足需求与创造需求、时髦与过时。
系统内部相互作用既催生有用功能,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有害功能,二者构成矛盾统一体。发明创造的本质在于精准化解这一矛盾,其核心原则在于:当优化系统中某一组件的性能时,需确保该改进不对其他组件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干扰,从而维持系统整体效能的平衡与提升。
阿奇舒勒将矛盾划分为管理矛盾、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三者之间存在递进转化关系。管理矛盾作为宏观层面的问题,往往包含多个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通过深入分析,管理矛盾可以拆解为具体的技术矛盾,而技术矛盾进一步细化后,其核心往往归结为物理矛盾。这一“管理—技术—物理”的转化路径,体现了矛盾解决的深化过程。一般来说,物理矛盾直接关联系统本质属性,故其解决方案更具根本性,因此由“物理”到“管理”的反向转化极少发生。
TRIZ 提供的工具虽然不能直接求解管理矛盾,但提供了多种有效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进而有效地解决矛盾。工会工作也可以运用其原理解决矛盾。
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解决问题有三种策略:事先解决、事中解决和事后解决。事先解决问题是预判和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让问题不会发生,此为最优解;事中解决问题是在问题形成初期,立即设法将其消灭或去除;事后解决问题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方式,一个技术系统发生了问题,经过分析,针对问题的表象进行治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事后解决问题最为常见。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分析问题的手段有:因果分析,即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功能分析,即找到并消除系统中存在的有害功能;流动分析,即找到并消除系统中的有害流。
工会工作中现存的不足之处,就是工会工作创新的空间,就是加强工会工作的依据所在。工会干部可以根据这一基本矛盾列出矩阵,以职工需求项目为横坐标,以工会工作手段为纵坐标,横纵坐标的交叉点就是工会工作需要创新的内容。根据创新需求,分析创新案例,可以总结出类似的“标准解”或“创新原理”,普适性地指导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工作创新。仿照 TRIZ,根据“需求 + 手段”的方式,结合工会工作的具体领域,可以初步得到一个 29×22 的矩阵表(表 5-1)。这一矩阵表仍在不断完善之中,还将增加许多新的内容。也就是说,工会工作创新永无止境。
矛盾矩阵表可以看作“需求”与“手段”的碰撞。当职工的强烈需求遇上工会的有效手段时,就可以“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具有长年在户外工作、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就餐时间不固定等特性。结合工会工作矛盾矩阵表进行创新思路分析,工会干部可以利用户外劳动者站点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近年来,各地工会大量建设户外劳动者站点、工会驿站等,为部分劳动者提供了便利。如温州市总工会推出“爱新餐”,株洲市荷塘区总工会打造“骑手食堂”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章 TRIZ 与工会工作
第一节 TRIZ 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TRIZ 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与工会工作
第一节 系统进化论的工会实践
第二节 工会工作与九屏幕法
第三章 最终理想解与工会工作
第一节 寻求工会创新的最终理想解
第二节 工会工作中的冲突解决原理与方法
第三节 工会资源分析法及其应用
第四章 40 条发明原理与工会工作
第一节 分割原理的跨界运用
第二节 抽取原理的工会样本
第三节 组合原理的移植融通
第四节 多用性原理的扩展应用
第五节 嵌套原理的借鉴参考
第六节 预先防范原理的引申推广
第七节 反馈原理的衍生转化
第八节 反向作用原理的创新启示
第五章 矛盾矩阵表与工会工作
第一节 矛盾矩阵表——工会创新的参照系
第二节 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工会工作新思维
第六章 物 - 场分析法与工会工作
第一节 补充缺失的元素——树立问题导向
第二节 引入新的物质——拓宽工作视野
第三节 引入新的场——创新工作机制
第四节 改变场的类型或方向——突破思维定式
第五节 增加物质或场的强度——完善服务生态
第六节 使用双系统或多系统——形成创新合力
第七章 标准解法与工会工作
第一节 建立和拆解物 - 场模型——服务场景的设置与再造
第二节 强化完善物 - 场模型——工作资源的整合与协同
第三节 向超系统或微观级转化——服务层级的拓展与覆盖
第四节 检测和测量方法——考核评价与督查问效
第五节 简化与改善策略——转变作风与优化流程
第八章 其他创新方法的工会应用
第一节 奥斯本检核表法
第二节 和田十二法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