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工会劳动争议防范与处理实务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585592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安顺,山西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原党委书记、副校长。长期从事工会理论、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工民主管理、社会保障、工会女职工工作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报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多次参与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及论证工作。曾获“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先进个人”“山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西省直机关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寇煜,吉林省工会干部学校劳动关系协调与职工权益保障教师。致力于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工帮扶维权激励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赵超,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政法委副书记兼保卫部(人武部、政法办)主任。长期从事政工和党建工作,在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做好劳动争议防范与处理工作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工会工作人员有责任在争议出现之前做好预防和防范,并在争议出现之后用正确、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解决。全书共11章,分别对劳动争议的预防、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旨在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帮助。《工会劳动争议防范与处理实务》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每章后面都附有思考题与相关案例,便于读者理解掌握,兼具可读性与实用性,既可以作为培训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工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的工作指导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工会劳动争议防范与处理实务》:
  第三节 工会与劳动争议处理
  一、工会概述
  (一)工会的性质
  《工会法》第2条第1款规定:“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一规定表明了中国工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群众性和政治性的相互统一。
  1.工会的阶级性。工会的阶级性,指工会是真正的工人阶级组织,并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工会的阶级性主要表现为:参加工会组织的是工人阶级的成员,工会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工会的成立和发展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工会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的,工会是按照工人阶级的特性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
  2.工会的群众性。工会的群众性,指工会是工人阶级在本阶级范围内最广泛的组织。首先,工会的群众性体现在工会的会员构成具有工人阶级范围内的广泛性方面;其次,工会的群众性体现在工会代表广大会员和职工群众的正当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方面;再次,工会的群众性还体现在工会组织内部的民主性方面;最后,工会的群众性还体现在工会组织的自愿性方面。
  3.工会的政治性。工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工会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政治方向,核心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工会做好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也是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历史使命。
  工会是阶级性、群众性和政治性的有机统一。工会的阶级性、群众性和政治性不是分割的,而是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阶级性离不开群众性,以群众性为基础;群众性也离不开阶级性,受阶级性的制约;工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以政治性为方向和保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工会的显著特点。
  (二)工会的社会职能
  根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归纳起来,工会的社会职能有以下四项。
  1.维权服务职能。即工会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职能。《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性质决定的,是工会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主要手段。从本质上讲,工会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了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维护了稳定的大局,就是维护了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切实把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建设职能。即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工会法》规定:“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工会的建设职能不仅是在生产领域,而且要不断地深入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工会履行建设职能的目的,不仅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且要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工会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职工技术协作、技术革新活动,拓展“五小”竞赛活动,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3.参与职能。即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民主管理,发挥职工参政议政民主渠道的职能。《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工会履行参与职能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各级工会机构成为职工群众有组织地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二是基层工会要做好以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工作。工会履行参与职能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有:参与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工会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发挥工会界代表和委员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作用;加强基层职工民主管理,完善基层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参加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畅通信息渠道;民主监督等。
  4.教育职能。即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职能。《工会法》规定:“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工会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引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职工技术业务素质;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途径有:大力开展职工素质工程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助政府和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对职工职业培训,促进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为职工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继续在职工中深入开展读书自学活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工会教育职能的目标是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劳动争议处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 劳动争议及其构成要素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种类及与其他争议的区别
第三节 工会与劳动争议处理

第二章 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般规定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基本程序
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举证
第四节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第五节  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第三章 劳动争议的产生和预防
第一节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预防
第三节 工会劳动争议预防工作

第四章  劳动争议协商
第一节 劳动争议协商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协商的实施
第三节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协商

第五章  劳动争议调解(上)
第一节 劳动争议调解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第六章  劳动争议调解(下)
第一节 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和调解意见书
第三节 劳动争议调解的效力
第四节  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
第五节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

第七章  劳动争议仲裁概述
第一节 劳动争议仲裁理论与一般规定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
第五节  工会参加劳动争议仲裁

第八章  劳动争议仲裁组织
第一节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庭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员

第九章  仲裁程序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节 仲裁开庭
第三节 仲裁裁决

第十章  简易处理、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与调解程序
第一节 简易处理
第二节 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处理 
第三节 调解程序

第十一章  劳动争议诉讼
第一节 劳动争议诉讼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
第三节 劳动争议诉讼管辖 
第四节  劳动争议诉讼证据
第五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六节  简易程序
第七节  第二审程序
第八节  劳动争议案件的执行
第九节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诉讼
参考资料及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