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全景式理解人性的百科全书。正如戴维·巴斯所言:“没有任何其他学术领域像人格心理学那样,如此贴近并致力于揭示完整的人性。”从静态的人格描述,到动态的心理动力分析;从宏观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到微观的基因和分子机制;从个体独特性,到群体间差异;从正常人格,到异常人格。六大知识领域的独特框架,全景式呈现了当代人性研究的知识精华。
l 紧跟学科发展,全面修订更新。第6版更新了近1/4的篇幅,新增或改写了近20个专栏。及时跟踪行为遗传学、进化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文化心理学等当代活跃领域的新成果,重点关注近期发表的大规模纵向研究、双生子研究和元分析论文。更新主题包括:黑暗三角人格、“大六”人格(即HEXACO模型)、对MBTI的批判性讨论、《霍根人格量表》在商业选拔中的应用、行为免疫系统、自尊变异性、气质的性别差异、人格刻板印象的准确性、互联网约会网站的使用、冷血精神病态三元模型及其对应脑区等等。
l 译文专业、准确且流畅。由资深人格心理学家郭永玉教授主译,经具备心理学硕博背景的专业编辑多轮“显微镜式”校改,修正了上一版中文和这一版英文原版的差错,保证译文专业、准确且流畅。
l 贴近生活,调动思考,生动易读。不像传统人格教材那样连篇累牍地介绍各个历史流派的不同观点(opinions),而是系统、有机地总结了当代人格科学关于人性的丰富事实(facts)。每章都由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入主题,中间穿插大量有趣的阅读、应用和练习模块,将人格心理学融入日常生活,帮助读者科学地认识自我、他人以及普遍的人性规律。
l 大开本精装彩印。本书采用锁线精装,便于读者将书完全展开,平铺在书桌上。单栏留白的排版方式,可以边阅读边记录感想。四色全彩印刷加精美配图令人赏心悦目,手不释卷。
l 去伪存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着很多可疑或受到扭曲的人格心理学概念,如原生家庭、PUA、NPD和MBTI等,本书能帮助读者追根溯源,去伪存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对自我、他人和人性形成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
作为众多心理学分支交汇的枢纽,人格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与普通人关系最密切、最有趣的学科之一。最近几十年,人格心理学进入了黄金时期,每年都会涌现出数以千计的科学论文。然而这些丰硕成果很大程度上尚未被大众所了解,这与人格心理学目前的进展很不相称。因此,这既是一笔财富,也是一个挑战。如何组织现代人格心理学无比广博的知识?如何在专业研究与普通读者之间建立桥梁?这是每一本人格心理学入门教材都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本书的最大亮点就是为人格心理学繁杂的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组织框架,让读者能够把握当今人格心理学的整体格局。作者按照研究者们因兴趣、视角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边界,将人格心理学分为六大知识领域,分别是:特质领域(特质、特质分类和人格特质的发展),生物学领域(生理、遗传和进化),心理动力领域(心理动力、动机),认知/经验领域(认知、情绪和自我),社会与文化领域(社会互动、性别和文化)以及调适领域(压力、应对、健康和人格障碍)。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除了介绍人格的个体差异层面,还关注了人格的文化、性别等群体差异层面和所有人共有的人性层面,这是很多同类教科书所欠缺的。这种社会结构、文化以及进化史的宏观视角能够让我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审视人性。
中文版第 6 版的主要更新包括:扩展了对“黑暗三角人格”的介绍;新增了“大六”人格即 HEXACO 模型;介绍了多项纵向研究和大规模元分析的最新成果;介绍了人格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研究的进展;引入了“行为免疫系统”概念;增加了关于生命故事的新材料;增加了关于自尊变异性的新研究;在气质的性别差异方面做了重大更新;新增了关于人格刻板印象的小节;更新了关于互联网约会网站使用的文化变迁;新增了关于冷血精神病态三元模型及其对应脑区的介绍;介绍了人们在人性的六大知识领域的合作研究以及相互建立联系方面取得的进展。
读完本书,你将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回答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包括:如何最好地概括一个人的人格特征?MBTI靠不靠谱?职业测试该如何使用?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是本性难移还是能够发生改变?精神分析领域有哪些经受了实证检验的精华?我们的哪些看待世界的认知图式可能限制了个人成长?什么样的人更容易体验到幸福?什么样的人更可能长期维持亲密关系?人格与健康、长寿和疾病有什么关联?如何理解压力以及如何应对压力?等等。
第17章,正文454页
委内瑞拉的雅诺马莫人会搭建临时居所,并以此为据点去搜集食物和狩猎。当这些居所周围的食物消耗完后,他们就会搬到下一个定居点。某个清晨,男人们集合在一起,准备偷袭一个邻近的村落。男人们很紧张,因为他们有可能在袭击的过程中受伤。胆小的男人可能会逃回来,告诉别人自己的脚被刺扎伤了,以此来为自己开脱。经常这样做的男人可能会名声扫地(Chagnon, 1983)。
并非所有的雅诺马莫人都是一样的。至少有两个可辨别的部落在性格上完全不同。在低地居住的雅诺马莫人具有高度的攻击性,即使只是上茶太慢这样轻微的“触犯”行为,也会让他们毫不犹豫地对妻子棍棒相加。他们经常会挑战其他男人,约他们进行长棍或斧头对决
。(两人轮流用长棍或斧头钝面击打对方,哪边先坚持不住便算输——译者注)他们有时会向邻近的部落宣战,试图杀死敌方男人,抢夺他们的妻子。雅诺马莫人会削光头顶的头发,露出在长棍对决中留下的伤疤,有时还会将伤疤涂成红色,作为勇气的象征。事实上,只有在杀死了另一个男人以后,一个男性才会被当作真正的男人——获得被称作“unokai”的荣誉。成为unokai的人拥有最多的妻子(Chagnon, 1988)。
在高地居住着一群不同的雅诺马莫人。他们喜欢和平,不喜欢战争。在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高度的随和性。这些雅诺马莫人不会袭击邻近的村落,不会进行斧头对决,就连长棍对决也极少,他们强调合作的价值。然而不幸的是,具有攻击性的雅诺马莫人统治的低地食物资源更加充沛。
对于高地和低地雅诺马莫人在人格上的这种文化差异,我们要如何理解?是不是那些攻击性气质更强的人迫使随和性高的人移居到高地,从而远离食物资源?或者两个群体本来是一样的,后来一个群体的文化价值观与另一个群体产生了差异?这些就是我们本章要讨论的问题。文化对人格有什么影响?人格对文化又有何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在普遍人性之中理解文化差异?
人格心理学家们进行跨文化的人格探索有几个重要的原因(Allik & Realo, 2009; Church, 2000; Paunonen & Ashton, 1998)。第一,检验一种文化(如美国文化)中的人格概念是否也适用于其他文化。第二,确定在某个特定的人格特质上,不同文化的平均水平是否有差异。例如,日本人是否比美国人更随和,还是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第三,确定人格特质的因素结构是普遍的,还是存在文化差异。例如,从美国样本中得到的五因素模型是否可以在荷兰、德国、菲律宾被重复验证?第四,确定人格的某些特征是否具有普遍性,这对应的是人类本性层面上的人格分析(见第1章)。
在本章,我们将考察:哪些人格特征是所有人共有的,但只在某些文化中才会表现出来;哪些人格特征由于文化传播而成为某些群体的独特特征;哪些人格特征是所有文化中的人共有的。首先我们来看看各种文化之间能有多大的不同。
导 言
第 1 章 人格心理学概观 2
第 2 章 人格评鉴、测量和研究设计 20
第一编 特质领域
第 3 章 特质与特质分类 50
第 4 章 特质心理学中的理论与测量问题 78
第 5 章 人格特质跨时间的发展 :稳定性、连贯性和
变化 108
第二编 生物学领域
第 6 章 遗传学与人格 138
第 7 章 人格的生理学取向 164
第 8 章 人格的进化观 196
第三编 心理动力领域
第 9 章 人格的精神分析取向 228
第 10 章 精神分析取向 :当代的议题 260
第 11 章 动机与人格 286
第四编 认知 / 经验领域
第 12 章 人格领域的认知主题 320
第 13 章 情绪与人格 346
第 14 章 走近自我 376
第五编 社会与文化领域
第 15 章 人格与社会交往 402
第 16 章 性、性别与人格 426
第 17 章 文化与人格 452
第六编 调适领域
第 18 章 压力、应对、调适与健康 480
第 19 章 人格障碍 508
总 结
第 20 章 总结和展望 540
《人性的六大知识领域》这本书可用“精”字点睛,精美的版面让读者赏心悦目,精湛的内
容让读者心怡神悦,精妙的讲述让读者心无旁骛,精深的理论让读者哲思在迩,精辩的语言
让读者思维对撞。这就是人格心理学的魅力,用审美的视线引人入界,它是我们人生的伴读
书卷,它也是我们困苦的消解工具,它更是我们未来的指南手册。人格心理学最直射人心的
是人性,本书从六大领域通览知识以剖泮人性,将心理哲人们的思想精粹沁入读者心髓。此
书可读、可思、可用。
——许燕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拉森和巴斯的这本《人性的六大知识领域》特立独行地跳脱了围绕宏大人格理论来组织内容
的传统,转而使用有关人格功能的六大知识领域为框架,非常有效地联结了人格心理学中的
关键理论、研究与应用,完整而不失简约,厚重但不失轻快。穿梭于严谨的科学叙事与丰富
的生活实例,你会看到庞杂的人性知识在此条分缕析,古典智慧和现世心灵的对话就此徐徐
展开,广博的人格图景令人心驰神往。诚意推荐给每一个渴望了解自己、他人及世界的人。
——王芳
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本我读过、用过、译过、校过的教科书,翻开它就是翻开我的硕士时光。这本书的特
色在于用几大知识领域而非理论来架构人格。郭永玉教授是我的硕士导师,冠以他名的人格
心理学教科书,我相信都是好书。
——喻丰
武汉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心理学系系主任,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性的六大知识领域》的两位作者兰迪·拉森教授和戴维·巴斯教授都是当今人格心理学
界的知名人物,也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深知教与学的原理。这本教科书内容丰富有趣、文
字优美、表述流畅、深入浅出。如果你不了解人格心理学,本书会使你对该学科发生兴趣;
如果你对人格心理学已有兴趣且有所了解,它会使你的知识更加系统深入;如果你已经系统
地了解了人格心理学,它会为你提供一个新的组织知识的架构,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各种生
动、丰富的研究成果。这是一本对心理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其他的心理学爱好者很有用的书,
因为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完整而丰富的人格图景。
—— 郭永玉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