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著作,深入探讨了自卑感的本质及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源于个体对自身弱点的感知和对优越感的追求。这种自卑感可能源于生理缺陷、家庭环境、教育经历或社会比较,若处理不当,会引发过度补偿(如追求权力、完美主义)或自我设限(如逃避挑战、缺乏自信)等行为模式,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1. 生活的意义
2. 人的三种限定
3. 人的社会属性
4.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1. 心灵和肉体的关系
2. 情绪和反应
3. 心理与生理类型的关系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1. 自卑情结
2. 追求优越感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1. 人格之关键所在
2. 早期记忆的重要性
第五章 梦
1. 梦的解读
2. 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3. 梦与现实
4. 梦的构成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1. 母亲的角色
2. 父亲的角色
3. 家庭成员及相互关系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 教育的变革
2.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3. 学校中的合作与竞争
4. 学生的智商与评估
5. 性格的不同类型
第八章 青春期
1. 青春期心理及生理特征
2. 青春期困惑
3. 青春期的性困惑
4. 正确对待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1. 犯罪心理及其成因
2. 罪犯的类型与特征
3. 合作与罪犯的矫正
4. 案例与犯罪的预防
第十章 职业
1. 人类生活的三个问题
2. 职业的早期选择与训练
3. 对待职业的态度
第十一章 个体与群体
1. 人的群体性
2. 人的社会性
3. 人的利己性与合作障碍
第十二章 爱情和婚姻
1. 爱情、婚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2. 为爱情、婚姻做好准备
3. 爱情、婚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 婚姻生活的成功之道
附录关键词汇表
阿德勒年谱
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阿德勒,自卑情结之父,拒绝成为精神分析的某个零件。他既有点像科学家弗洛伊德,又和预言家荣格相似,他就是他自己,传播福音的人。
—— 《纽约先驱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