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国人之初始时期
[01]人类的历史
一、人类之历史
(一)人类的地质学年代
1.地质学年代
根据近代地质学的研究,地球历史可以分为五个“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其距今之年代、生命起源和进化情况如下:
太古代(距今46亿—25亿年):一开始没有生命,距今33亿年出现生命。
元古代(距今25亿—5.42亿年):前期出现真核细胞菌类,晚期产生腔肠动物。
古生代(距今5.42亿—2.52亿年):鱼类、两栖动物。
中生代(距今2.52亿—0.66亿年):爬行动物、鸟类。
新生代(距今0.66亿年—现在):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出现。
此外,除太古代外,每个“代”划分为若干“纪”。例如,新生代划分为以下三个“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每个“纪”又划分为若干“世”,例如*后一个纪(第四纪)始于距今258万年前,划分为以下两个“世”:
更新世(距今258万年—约1万年):直立人。
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现在):现代人。
这是地质学家确定的历史年代序列。从这些地质学年代来看,人类是在第四纪才出现的。也就是说,人类是在距今二三百万年以后才出现的。
2.洪水时期
在人类出现之时,第四纪时期,地质学家证明欧美大陆上有冰川存在。冰川存在之时,是为冰川期。两个冰川期中间的时期,谓之间冰期。间冰期时气候温暖,适于生物(包括人类)之生存。在“大洪水”之后(间冰期时),在距今三百万年左右(上新世晚期),出现了猿人。
3.从地质学来看人类的历史年代
根据近代地质学的研究来看,人类在第四纪才出现,因此史前人类的研究应该紧密地联系地质学第四纪的发展来看。人类在进入第四纪以后,有下列发展时代lll: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金属时代
人类的发展时代有上述三个时代,因此人类有不同的称呼:
一是距今一二百万年到距今二三十万年出现的猿人,称为旧石器时代的猿人。
二是距今二三十万年到距今四五万年出现的猿人,称为早期智人(Early HomoSapiens),又称古人(Paleoanthropus)。而在距今四五万年出现的猿人称为晚期智人(Late Homo Sapiens),又称新人(Neoanthropus)。
三是距今25000年的人类称为新石器时代的现代人。
四是距今4000年的人类称为金属时代的现代人。
(二)人类的考古学年代
考古学家根据地下出土的文物和地质学材料,可以对一些遗留文物的历史时代进行分析。近代考古学发现,人类的历史是在距今约为二三百万年(即地质学年代第四纪)才出现的,因此中国年代史需要重新分析。
考古学家根据地下出土的文物,将我国上古时期分为不同的文化期。裴文中说,由于鸟居龙藏、安特生(J.G.Andersson)、德日进(P.T.de Chardin)、桑志华(P.E.Licent)、滨田耕作、李济以及梁思永等人的研究工作,考古学家将中国史前时期的文化分为下列文化期(其中前三个文化期属于猿人时代,而后两个文化期属于现代人时代):
中国猿人文化期:旧石器时代初期(1927年发现)。
河套文化期:旧石器时代中期(1923年发现)。
山顶洞文化期:旧石器时代晚期(1933年发现)。
仰韶文化期:新石器时代晚期(1921年发现)。
龙山文化期:新石器时代末期(1928年发现)。
在山顶洞文化期与仰韶文化期之间有相当长的时期,许多学者将之称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期。
问题是,这种文化期的划分对中国的历史有没有现实意义?“山顶洞文化期”代表中国历史的什么时期?“仰韶文化期”又代表中国历史的什么时期?这些都是要进一步分析的。
二、中国文献中的记载
中国的文献对中国的历史有大量的记载,但是都没有进一步分析,更没有从人类的全部历史进行全面的分析。现在本书对诸子百家的记载进行初步分析。
(一)儒家著作
儒家对中国上古历史的分析极其简单。《尚书》只讲述尧、舜。《史记》除尧舜之外,还有黄帝、颛顼、帝喾等,但是所有的“五帝”都是黄帝之子孙。因此儒家对中国过去的历史追述只限于五帝以后,其实儒家连五帝也是闪烁其词。因此,司马迁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ppp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五帝的年代太久远了,大家都说不清。《大戴礼记》说: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令,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孔子曰:“予!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可胜观也。夫黄帝尚矣,女何以为?先生难言之。”
孔子说,黄帝是不是人,很难说。他*后说:“(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因此正如宰予说的,儒家对中国上古史的解说是“卒业之辨,暗昏忽之意,非君子之道也”。
道家称儒学“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 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sss庄子认为,儒家不认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二)纬书
1.纬书对于远古历史之说明
纬书对中国远古之历史,有若干重要的说明。纬书包含若干历史和传说,与近代考古学之研究有些符合,正是“礼失而求诸野”。
纬书中讲述的年代,与其他诸子百家很不相同。纬书讲述了伏羲氏之前的历史,讲述了前后几百万年的往事,如《春秋元命苞》说:“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每纪为一十七万六千年。”因此从“开天辟地”到“哀公获麟”,总共276万年。也就是说,从开天辟地到孔子,总共已有二三百万年之历史。又如另一本纬书《春秋命历序》则有下列说明:
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每纪为二十六万七千年 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洛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序命纪,七曰修飞纪,八曰回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讫纪。
按《春秋命历序》,则从开天辟地到孔子的时候,总共2276000年,也大致是二三百万年,而且划分为十纪。
因此,从开天辟地到孔子的时代,刚才已经提到两个数字:276万年与2276000年。虽然两个数字不符,但大体上是二三百万年。这个数字即使不准确,但已经使人惊奇了。照纬书所说,“开天辟地”并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二三百万年。因此二三百万年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数字,应该代表某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所谓“开天辟地”当然不是指夏族的开始。夏族是在何时起始?《春秋命历序》谓流讫纪当黄帝之时,因此黄帝是在“开天辟地”之后的第十纪,而流讫纪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数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