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山地圩市——河池北山街(广西村落文化丛书)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80101570
  • 作      者:
    廖明君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交易空间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空间因素,其形成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其形成产生的交易空间实体又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山地圩市——河池北山街》以作者家乡——广西河池北山为切入口,围绕北山街这个因交易而生的空间,讲述在这一空间内人们的生活、生产、交易、交往,较为全面、生动地展示了人类学、社会学视角下围绕北山街这一山地圩市形成的山地商贸圈内的文化事实。叙事上,作者在讲述北山街历史沿革、商业活动、社会影响等文化事实的同时,以旁注的形式添加个人记忆的书写,由对具体文化事象的文化书写引申开自己与相应人事物产生的连接及感受体验,使得文本更有细节和在场感,为北山街及其商贸圈“立传”的同时,也增加了丰富的个人视角的历史细节,宏观微观叙事并行。在这样具体的事象之下,是基于北山岩溶生态圈的物质基础,对北山山地商贸圈的概念、内容、特点的总结,以及更深层次的历史积淀、社会变迁和文化勾连。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总结的,北山是山地商贸圈中的文化岛,这体现在:它既是商贸圈中各类物品的交流之岛,也是商贸圈中各族群众的交往之岛,更是商贸圈中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岛。


展开
作者简介

廖明君,广西民族大学非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非遗保护先进工作者,曾任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民族艺术》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执行主编,兼任广西非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主持《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美术史》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民族文学研究》《戏曲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刘三姐》《铜鼓文化》《壮族自然崇拜文化》等多部著作,多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山地圩市——河池北山街》立足家乡人类学立场,秉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的文化理念,坚持从故乡发掘历史、以文化呈现思想、由细节体现温情,以养育作者成长的桂西北山地圩市生活为主线,围绕“北来南往四面乡亲共创民族圩市,山多路长八方贤良同扬团结街风”的主题,个性化地叙述北山街的历史沿革、商贸活动、乡贤名士、民间习俗,真实呈现北山山地商贸圈的地理空间、赶圩人群、熟人社会、人文教化,深入揭示桂西北山地圩市为商贸而聚集、因文化而融合的历史积淀和社会变迁。


展开
精彩书摘

北山岩溶生态圈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少雪。最冷月为1月。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降水量大但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集中在每年5—8月。此外,还有旱涝灾害频繁、山区日照时间偏少、常有冰雹灾害等现象。

北山岩溶生态圈缺水严重,区域内只有一条万伍河,流域面积仅0.3平方千米,且位于北山岩溶生态圈的边缘。在缺水的北山岩溶生态圈,北山街缺水更是出了名的。旧时曾有山歌唱道:“有女不嫁北山圩,北山挑水上楼梯。一年四季吃不饱,红薯芋头来充饥。”

北山街缺水问题在冬季最为突出,尤其是过年前后。于是,冬至过后到次年三月雨季来临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北山街主要是靠“楞水”,也就是天窗内的水来解决饮水问题。“楞”为壮语音译,深水潭之意,即喀斯特地貌区连通地下河的天窗。过去,底下楞、楞尧和后尾楞是北山人挑楞水的主要地点。

底下楞上口大下口小,位于北山街西北部,在北山小学旁边,因属于北山街的底下位置而得名。雨季的时候水涨起来,整个水面有三百余平方米,楞水自然流出地面;旱季的时候水位降至最低点,水面不过三平方米,且大部分是淤泥,只有几处细小的泉眼有水渗出,需要很有耐心地一瓢瓢舀水。(当年北山街绝大多数人家要到底下楞挑水。我家附近十来户街坊基本是从我家穿过到底下楞挑水回家的,我家成了乡亲们挑水的通道,因此我家的大门和后门白天基本上是敞开的,而我家从后门到大门的地面,也因此而总是湿漉漉的。)如此一来,全街人家就需要拿水桶去挨个儿取水,一天下来,每户人家能分到一两担水就很不错了。更要命的是,从底下楞的底部上到平地,要走一百多级陡峭的石阶,一般人空手走上来已倍感不易,更不要说还要挑着五六十斤重的水上来。因此,说北山“挑水上楼梯”,是对过去北山街住民生活非常真实的写照。(缺水也促进了北山街“一家有难,全街帮忙”精神的形成,尤其是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这一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旧时北山街大多是茅草屋,火灾时有发生,秋冬两季尤甚。遇到火灾,无论是街西头、街东头,还是高头村、闸门外,男女老少都会提着水桶、拿着脸盆,装着自家的水朝起火的地方跑去。)

去底下楞挑水耗时费力,有劳动力的人家通常是到三四里之外楞尧山下的楞尧去挑水。楞尧是壮语地名,“楞”指深水潭,“尧”指虾,因山脚有个深水潭且潭中有虾而得名。旱季的时候,虽然楞尧的水位会随着地下河水位的下降而下降,通常已经不再有水流出,但其水量还是足以满足北山街的饮水需求的。因此每到旱季,北山街与楞尧之间,挑着水桶的人同样络绎不绝,反倒成了北山一道令人哭笑不得的“风景线”。到了雨季,楞尧的水位则会随着地下河水位的上升而上升,水源源不断地流出,特别是夏季来临时,楞尧还会变成北山青少年难得的乐园——北山一带唯一的天然深水游泳池。

为了解决北山街的饮水困难问题,1972年初,广西水文工程地质队派员来到北山帮助勘探地下水源。同年10月8日下午4时,广西水文工程地质队在北山街南边打井打出了地下水。(《人民画报》1973年第2期的专题《深入洞穴找水源》记录了20世纪70年代初广西水文工程地质队派出找水组到都安、宜山、忻城一带探测水情、兴修水利,缓解桂西北大石山区旱涝面貌的经过。)这口井后来扩建成了饮用水池,也像底下楞那样有台阶下去,只不过没有那么深,仅数十级台阶,人们叫它后尾楞。到了旱季,后尾楞的水也像底下楞那样基本消失。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尾楞一带被规划为乡镇的经济开发区,后尾楞被填平,成了北山新街。

旱季时,北山街除了饮水困难,洗衣服也成为一大问题,大家不得不把衣服挑到三四里外的排峒楞去洗。排峒楞在塘利村附近,也是一个大溶洞,据说那座山都是空的。因山这边的排峒楞与山那边的塘利楞相通,故人们也常常称之为塘利楞。排峒楞的水硝石味道过重,不适合饮用。雨季时,排峒楞有地下水流出,可以灌溉一些田地;旱季时,虽然不再有地下水流出来,但排峒楞水位下降不多,还是可用于洗衣服的。

…………

(括号内文字在书中为旁注)


展开
目录

前  言 _ 001

北山商贸活动 _ 017

北山商贸往来 018

北山商铺与商品 038

北山手工作坊 059

北山民间文化 _ 067

北山娱乐活动 068

北山人生礼俗 091

北山节庆美食 097

北山知名人士 _ 115

北山生意人 116

北山艺人 122

北山诗人 130

北山乡贤 139

生态·商贸·熟人社会 _ 153

北山岩溶生态圈 154

北山山地商贸圈 172

北山熟人社会圈 183

山地商贸圈与多民族互联互通 _ 19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圩市为中心的山地商贸圈 198

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7

共创共享,互联互通 209

北来南往四面乡亲共创民族圩市,山多路长八方贤良同扬诚善街风 211

后  记 _ 213

附录一  北山童谣二十九首 _ 216

附录二  北山话日常用语表 _ 225

附录三  北山山地商贸圈中环、外环村屯分布表 _ 226

主要参考资料 _ 22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