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第一章 先楚时代的益阳
第一节 史前时代的益阳
一、益阳旧石器时代文化
二、益阳新石器时代文化
三、益阳史前时代的英雄传说
第二节 三代时期的益阳
一、商周时代的益阳政治
二、商周时代的益阳社会经济
第二章 楚国时期的益阳
第一节 楚国时期的益阳政治
一、楚人入湘与益阳属楚
二、苍梧设郡与益阳置县
三、战国后期秦楚对峙时的益阳
第二节 楚国时期的益阳经济和文化
一、楚国时期的益阳经济
二、楚国时期的益阳文化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益阳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益阳政治
一、建置沿革
二、秦汉益阳地方行政管理
三、汉代益阳重要史事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益阳经济
一、人口估算
二、农业
三、手工业
四、商业
第三节 其他社会生活
一、日常生活用具
二、文化方面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益阳
第一节 行政沿革
第二节 重要史事梳理
一、三国时期的益阳战事
二、两晋时期的益阳战事
三、南朝时期的益阳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益阳经济和文化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益阳经济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益阳文化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益阳
第一节 行政沿革与重要史事梳理
一、行政沿革
二、重要史事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益阳经济
一、人口估算
二、田地和赋税
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益阳文化
一、文学艺术
二、宗教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益阳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益阳政治
一、行政建制与地方管理情况
二、任职官员举略
三、重要史事梳理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益阳经济
一、人口、田地和赋税
二、两宋时期的益阳农业
三、两宋时期的益阳手工业
四、两宋时期的益阳商业
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益阳文化
一、两宋时期的益阳教育
二、两宋时期的益阳科举与人才
三、两宋时期的益阳宗教
第七章 元代的益阳
第一节 元代的益阳政治
一、元初益阳的平定
二、元朝在益阳的统治与盘剥
三、元末动荡时期的益阳
第二节 元代的益阳经济
一、元代益阳地方人口估算(含移民情况)
二、元代的益阳农业
三、元代益阳的手工业和商业
第三节 元代益阳的文化
一、元代益阳的官学
二、元代益阳的书院
三、元代益阳的宗教
第八章 明代的益阳(上)
第一节 明代的益阳政治
一、明初统一战争时期的益阳
二、明代益阳地方管理体制与重要任职官员
三、明朝中后期的益阳政治
第二节 明代益阳的人口、田地与赋税差徭
一、明代益阳的人口及其迁移
二、明代益阳的田地与赋役
第九章 明代的益阳(下)
第一节 明代益阳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一、明代益阳的农业
二、明代益阳的手工业
三、明代益阳的商业
第二节 明代的益阳文化
一、明代的益阳教育
二、明代益阳的“选举”与人才状况
三、明代益阳的著述情况
四、明代益阳的宗教
第十章 清代前中期的益阳(1644~1840年)(上)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的益阳政治
一、清初农民军联合南明抗清斗争中的益阳
二、吴三桂叛乱据湘时期的益阳
三、益阳地方管理体制与重要任职官员及其作为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益阳的人口、田地和赋税
一、清代前中期益阳的人口
二、清代前中期益阳的田地
三、清代前中期益阳的赋税
第三节 清代前中期益阳的农业和手工业
一、农业
二、手工业和采矿业
第十一章 清代前中期的益阳(1644~1840年)(下)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的益阳商业
一、主要商路
二、城市与市镇发展状况
三、大宗商品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的益阳文化
一、清代前中期的益阳教育
二、清代前中期的益阳科举
三、清代前中期的益阳学术
四、清代前中期的益阳宗教
附录 益阳古代大事记
下编
兔子山遗址发掘和收获概述
益阳铁铺岭故城遗址专题研究报告
益阳羊舞岭窑的窑业技术来源和发展阶段初探
——兼论景德镇窑、龙泉窑的兴衰对羊舞岭窑的影响
楚越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益阳市桃江县腰子仑春秋墓综述
益阳古代陆路交通考
楚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居益阳考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