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叮嘱当地干部,“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先后四次莅晋考察,对山西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新要求,彰显了领袖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也饱含着领袖对更好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期许。期许是希望,也是鞭策,为我们以文化传承助力革命老区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注入了澎湃动力和强劲活力。
山西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中游的峡谷之间,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也是华北抗战的心脏和中枢。全省117个县(市、区)中有105个红色革命老区,有红色文化遗址3500余处、红色旅游景点103处。革命老区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谱写了历史的辉煌乐章,耸立起一座精神高峰,始终鼓舞激励三晋儿女在民族复兴的光明道路上奋勇前行。
一、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山西,历史悠远、文物浩繁,厚重文化浸染着这片古老土地。这里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肇始之地,有着中华民族最基本、最强大的文化基因和血脉;这里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珍存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完整印记,素有中华文明的“主题公园”、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之称。
在这片厚重的大地上催生了瑰丽无比、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留下了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人民军队领导人的光辉事迹和足迹。在风雨如磐的岁月中,经受住异常艰难残酷的考验,书写了感天动地的革命篇章,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锤炼、锻造信仰、信念树立了光辉典范。
山西的红色文化始于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山西就有党的活动和影响。1924年夏,高君宇受李大钊的派遣回山西开展国共合作,并创立了山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山西党组织的创始人高君宇,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叔平,中共太原支部委员、共青团太原地委书记彭真,还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王瀛、汪铭、刘天章、阴凯卿、王伯堂等烈士,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牺牲。刘天章曾担任中共山西临时省委书记,领导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军。他被捕以后,在狱中坚持斗争、宁死不屈,牺牲前还把身上的毛衣脱下来作为最后的党费,让狱中的战友转交给党组织。
1927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成立,标志着山西党组织在领导山西工农革命运动中迅猛壮大。此时,全省有30多个县建立了党组织,党员人数发展到1000余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山西特委于1931年直接领导组织并创建的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的星火,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同时也为红军东征取得胜利打下了重要的党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1936年2月20日开始的红军东征,其间转战山西50余个县,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火种,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契机和条件,是中国革命走向高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36年11月薄一波接办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后将其改组为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的群众团体,并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办多种训练班、教导团,培养了一大批领导抗日救亡工作的骨干,毛泽东称赞其为“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P2-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