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成为父亲:为什么你能照顾好孩子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83176
  • 作      者:
    [美]詹姆斯·K.里林(James,K.Rilling)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照顾好孩子是自己的本能,也是自己的本分
父亲的照顾不仅关乎孩子的成长,更关乎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父亲的问题
身为人父,育儿先育己
人类男性如何以及为何演化出高度参与照料的能力——以及为何有些男性比其他男性参与更多。我们都知道母亲的重要性。在野外,母亲通常是最重要的,在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但父亲呢?
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包括与我们最亲近的现存灵长类亲戚,父亲在抚养后代方面几乎没有参与—有时甚至会杀死其他父亲所生的后代。那么,我们如何解释现代父亲能够高度参与照料的原因呢?在本书中,詹姆斯·K.里林探讨了人类如何演化出使现代父亲具备这种潜力的能力,并考虑为何这种能力在人体内演化而来。
父亲的照料对孩子以及整个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但在不同的人类社会之间以及社会内部的变异性却很高。里林考虑了如何解释这种变异性,以及可以实施哪些社会和政策变革来增加积极的父亲参与。在此过程中,本书还介绍了父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父亲照顾的演化、自然选择如何使男性生理适应于照顾,以及期待成为父亲的人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哪些启示,并且他们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可以获得的好处,包括延长寿命和拥有“更年轻”的大脑。
这是一本由父亲本人所写的优美著作,是对人类“良好”父亲行为背后科学的深刻且必要的探讨。
展开
作者简介
姆斯·K.里林(James K.Rilling)
埃默里大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同时也是达尔文神经科学实验室的主任。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行为神经科学、社会神经科学和进化心理学等领域。他的研究调查了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影响,目前的研究重点是父亲角色及其他类型照顾者的生物学基础。他的工作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神经基础,特别是在社会互动和决策方面。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父亲角色及其对孩子成长影响的著作。书中通过分析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对比,揭示了人类男性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父爱关怀能力。本书详细阐述了父亲在孩子生存、心理社会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父亲照料的演化历程及其在不同社会中的表现差异。书中还讨论了父亲的经济支持、敏感性、管控能力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及非传统父亲类型的角色和挑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研究,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理解父亲在家庭和社会中重要性的视角,强调了父亲积极参与育儿对孩子幸福成长的关键意义。
展开
精彩书评
“我极力推荐《成为父亲:为什么你能照顾好孩子》,这是一本关于父亲、父亲角色以及父子关系的经验与理论研究的引人入胜且通俗易懂的著作,它汲取了人类学、心理学、医学和生物学等不同学科的见解。”
——迈克尔·E.兰姆(Michael E. Lamb),剑桥大学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Sidney Sussex College)心理学名誉教授及名誉研究员
“詹姆斯·K.里林以简洁且异常清晰的方式总结了社会神经科学和内分泌学的最新发现,强调了父亲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为如何更好地鼓励父亲参与育儿提供了实用建议。”
——萨拉·布拉弗·赫迪(Sarah Blaffer Hrdy),《母性》(Mother Nature)、《母亲与他人》(Mothers and Others)和《父亲时光》(Father Time)的作者
“这本书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男性成为父亲的旅程,向我们展示了育儿不仅仅是‘母性本能’。深入探讨了父亲角色的科学与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父亲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乔迪·帕夫卢斯基(Jodi Pawluski),《妈妈大脑》(Mommy Brain)的作者
“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终于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呈现了父亲角色。这是一部强大的跨学科作品,使用简单而直接且细腻的语言,并结合了作者个人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丹尼尔·帕凯特(Daniel Paquette),蒙特利尔大学心理教育学院教授
“一部令人振奋的处女作……这部关于父亲角色进化的出色综述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在新书中……詹姆斯·K.里林展示了生物学是如何让人类父亲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
“对于那些拥有科学思维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棒的书。”
——《鹰时报》(Eagle Times)
展开
精彩书摘
父亲的供养
在人类演化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主要通过狩猎、采集,后来也通过种植和放牧来生产和获取食物。一些现代人类社群依旧保持着这种生活方式,我们称之为自给自足型社会或小规模社会。在这样的社群中,父亲对孩子最稳定的贡献便是他们提供的食物。
那么,在这些社群中,父亲的食物供给是如何体现的呢?以居住在中非共和国热带雨林深处的阿卡俾格米人为例。传统的阿卡俾格米男性会结队使用长矛猎捕大象、羚羊和野猪等大型哺乳动物。单独行动的男性则会使用十字弓和毒箭猎捕猴子。北极地区传统的因纽特男性则利用鱼叉、长矛和弓箭猎捕陆地上的驯鹿,以及借助船只捕猎海洋中的海豹和鲸鱼。日本的阿伊努人则主要以捕鱼为生。他们会使用长矛、渔网、棍棒和陷阱捕捞鲑鱼,同时也使用弓箭和毒箭狩猎鹿和熊。
在坦桑尼亚的哈扎人(一个由游牧狩猎采集者组成的群体)中,男性传统上以弓箭狩猎哺乳动物和鸟类。他们带回营地的肉食,并非仅供自己的直系家庭享用。根据哈扎人的文化习俗,这些食物需要在各个家庭之间平均分配。男性还负责采集野生蜂蜜,这在狩猎采集社会中是一种珍贵的美味,而且蜂蜜可以更直接地提供给自己的家庭,无须与他人分享。女性则负责日常的食物采集工作,通常她们带回营地的食物提供的热量比男性要多(女性贡献了57%,而男性贡献了43%)。然而,当家庭中有婴儿时,男性会增加他们的食物供给,从而补偿母亲因照顾婴儿而减少的食物采集量。同时母亲因哺乳而消耗更多的热量,在这种情况下,男性会更专注于采集蜂蜜,以便更直接地支持他们的伴侣和婴儿。这就导致当家庭中有不满一岁的婴儿时,男性可以提供高达69% 的热量。
与这些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社会不同,在现代高收入社会中,父亲对家庭最显著且一致的贡献是他们赚取的金钱。要单独分离出父亲的经济贡献对儿童福祉的具体影响,可以研究那些不与孩子同住的父亲支付的子女抚养费所产生的效益。当这些父亲支付子女抚养费时,他们的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往往更佳,行为问题(如攻击和不良行为)也相对较少。这些抚养费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社区中的适宜住房,以及书籍、电脑和私人辅导等资源,这些都有助于孩子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如果缺乏子女抚养费,单身母亲可能会面临经济困难,这会影响她们为孩子提供及时照顾的能力。设想一位经济拮据的单身母亲,她带着一个需要满足各种需求的幼儿,一边努力节省开支,一边找工作,还要寻找负担得起的日托服务,安排日常的照料工作,照顾自己的健康,并敏感地回应孩子的需求——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这让我们明白为什么父亲的经济贡献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父亲的敏感性
除了经济上的供养,许多父亲还亲身参与到日常的育儿活动中。父亲在育儿方面具体提供了哪些帮助,又如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呢?父母的敏感性指的是能够准确理解婴儿交流沟通的信号,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回应。比如,当婴儿对你咯咯笑时,你能够注意到并迅速给予回应;或者,当婴儿显得烦躁不安时,你能够立即安抚并给予依靠。具有敏锐感受力的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你的父母通常是你在婴儿时期的第一批社交关系对象。根据依恋理论,孩子们会将这种最初形成的关系经验拓展到后续的人际关系中。那些敏感且反应迅速的父母,会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与社交信号,这让孩子意识到他们是值得信赖的。孩子们发现这种最初的关系是令人安心的、互惠的、有益的,便会带着这样的期望去建立其他的人际关系。这为他们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社交能力、更少的行为问题和更佳的心理状态。 进入青春期后,他们通常较晚开始性行为,并且避免参与风险较高的性活动。因此,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为孩子的心理社会发展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以敏感的方式回应他们的需求。也有研究表明,父亲可以通过敏感且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互动,促进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敏感性与安全型依恋之间的关系,以及安全型依恋与儿童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常稳健的,孩子的发展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有些孩子拥有高敏感性的父母,也可能因为其他影响而有着不良的发展结果。
抑郁的父母常表现出较低的育儿敏感性,他们的子女更有可能患上焦虑障碍和行为问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严重抑郁的母亲养育的孩子,其精神疾病发生率是非抑郁母亲孩子的四倍。然而,在这些孩子中,如果父亲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他们的孩子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可以减半。因此,父亲似乎可以弥补母亲敏感性的不足,使他们的孩子从中受益。
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互动无疑也促进了其同理心的发展,这是人类友善与合作的基础。父母展现出对婴儿心理状态的觉察和关心,婴儿也因此学会做同样的事情。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最佳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敏感性,还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管控。这种父母敏感性和管控的结合被称为权威型育儿。相比之下,宽容型育儿涉及敏感性,但不会给孩子强加规则、标准和纪律。第三种是专制型育儿风格,强调管控,但缺乏温暖和敏感性。最后,那些既缺乏敏感性又未能设定限制的父母被归类为忽视型。正如本章开篇描述的,希特勒有着专制的父亲。与专制型育儿不同,权威型父母避免使用严厉或武断的惩罚来塑造孩子的行为。这些父母的目标不是在孩子心中激发恐惧,而是通过与孩子就其行为进行理性讨论来促进合作行为。权威型父母养育的孩子倾向于展现其最好的一面,报告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较少,犯罪等问题行为也较少。我们许多父母都曾经历过孩子在受到限制或约束后变得不满的情况。然而,研究显示,如果这些限制是在恰当的情境下,并且伴随着关爱和温暖来实施的,那么它们对孩子的长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有益的。
父亲对孩子的激发作用
我们探讨了父母如何通过权威型育儿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呢?蒙特利尔大学的丹尼尔·帕克特(Daniel Paquette )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理论,阐述了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作用。帕克特认为,母亲通常给予孩子安全感、保障和舒适感,而父亲则倾向于通过鼓励孩子探索家庭以外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活力。这种激发包括在孩子探索周围环境时,父母鼓励他们冒险并学会控制风险。这是让孩子在外部世界取得成功必须要做的事情。父亲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个性和行为倾向。对于害羞、内向、不太愿意冒险的孩子,父亲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易冲动和喜欢竞争的孩子,父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攻击性。
我的儿子托比从小就对那些超出他舒适区的新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抗拒。记得他四岁那年,我们带他参观了亚特兰大市中心的儿童博物馆。我还记得我与他站在那里,四周充满了各种吸引人的活动,其他孩子都兴奋地穿梭其间,争先恐后地尝试每一项活动。然而,托比却紧紧地依偎在我身旁。我有些难过,因为他似乎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享受博物馆的乐趣,我心里想:
“孩子,你得勇敢地尝试,否则你会错失许多机会。”我意识到,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他必须学会竞争。因此,我很早就明白,我的任务是激发托比的潜能——帮助他逐渐习惯于新事物、探索和竞争。
托比四岁那年,我为他报名了体操课。初来乍到的第一天,他感到非常害怕,紧紧抓住我不放,哭泣着说他不想参加,只想回家。他的行为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这让我感到有些尴尬。但我知道,这正是我需要坚持并教他学会面对不适感的时刻。我尽量平静地对他说:“托比,我知道你害怕,不想做这个,但我们不能回家。”他持续哭泣和抗议,而我则温和却坚定地重复:“我们不能回家。”我能感觉到他逐渐意识到了我的决心,最终他不再要求回家,开始思考如何鼓起勇气尝试。老师让我牵着他的手,带他到小组中,在他走平衡木时陪伴他。第二次尝试时,他开始有些喜欢上了。到了第三次,他露出了微笑,然后他就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我也开始感到放松。在之后每当他尝试新事物时,包括他永远不会忘记的开学第一周,我们都会重复这样的经历。从他四岁开始,每个季度我都会让他参加一项运动。体育运动是让孩子体验竞争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在其他场合体验过竞争的孩子。如今,十二岁的托比对新奇事物和竞争感到非常适应,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激发他的潜能的努力。
父亲同样能够激活女儿的潜能。目前,我正和另外两位父亲一起担任我女儿篮球队的教练。我热爱这份工作,因为这些女孩非常出色,而且她们似乎比我教过的同龄男孩更听话一些。不久前,我们遭遇了一场惨败,女孩们赛后显得有些失落。当然,在这个年龄段(七岁到八岁),体育应该主要是关于享受乐趣和从中积累经验教训的运动,但当你被对手击败时,享受乐趣并不容易。我们输掉比赛的部分原因是对方更具侵略性——她们的防守更严密,篮板球抢得更积极,无球跑动也更主动,而我们的孩子们则显得犹豫不决。比赛结束后,我们告诉队伍,如果想要赢得比赛,就必须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我们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也更加努力。在下一场比赛中,她们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们以10∶8 的比分赢得了一场激烈的比赛。这是一个多么宝贵的教训。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父亲的影响
父亲能否帮助孩子活下来?
父亲对孩子心理社会发展的影响
父亲的供养
父亲的敏感性
父亲对孩子的激发作用
父亲对孩子的情绪调节作用
父亲对孩子性决策的影响
父亲引领孩子步入世界
家庭系统
这是全部吗?
跨文化视角下父亲的影响力
非传统及代表性不足的父亲
结论
本章重点
第二章 父亲养育的演化
演化理论
无脊椎动物的亲代养育
鱼类的亲代养育
两栖动物的亲代养育
爬行动物的亲代养育
鸟类的亲代养育
哺乳动物的亲代养育
灵长目动物的亲代养育
猿类的亲代养育
人类的亲代养育
本章重点
第三章 睾酮的作用
睾酮在鸟类中的影响
睾酮对啮齿动物的影响
睾酮对马鹿的影响
睾酮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影响
睾酮对人体的影响
本章重点
第四章 催产素的作用
催产素与母性行为
催产素与啮齿动物的父性照料行为
催产素与灵长类动物的父性照料行为
催产素与人类的父性照料行为
催产素与伴侣联属
催产素信号的个体差异(遗传效应和表观遗传效应)
加压素与父性照料
催产素与其他类型的社会联结
本章重点
第五章 父性关怀的大脑机制
啮齿动物母性行为的大脑机制
人类母性行为的大脑机制
啮齿动物父性行为的大脑机制
人类父性行为的大脑机制
父性关怀对后代大脑的影响
本章重点
第六章 社会规范与环境影响
父职榜样
社会经济地位
父亲身份的确认
共同育儿关系
全职父亲
单身父亲
养家糊口
父亲的陪产假
性别比例
监禁
社会规范与遗传倾向
跨文化差异
传统父亲与现代父亲
社会政治与经济影响
扩展式父职
婚姻与离婚的变化
父职干预项目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