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真实的青少年心声,融合数十项扎实的研究和丰富的真实案例,让你读懂自己,也看见孩子。
大多数青春期心理学作品只关注到青春期的单个挑战,或止步于呈现问题,而本书则将青春期阶段孩子和父母面临的多方面挑战联系在一起,提供基于最新研究和的突破性解决方案。书中融会了大量青少年访谈记录及青春期孩子父母的真实案例,让读者在“似曾相识”的共鸣中获得启发。
★这本书不是教你培养“优秀”的孩子,而是养育健康成长的孩子。“优秀”是少数人的标签,但茁壮成长的青春期却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内卷”横行、焦虑泛滥的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峻,许多父母在面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孩子时感到束手无策。这本书正是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摒弃功利化的养育理念,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致力于为青少年创造满足成长需求的环境,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心智,提高生活和学习技能,更好地拥抱家庭和社会。
★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手把手教你科学应对青春期,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作者基于大量研究数据,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包括如何处理和孩子的分歧,如何管理孩子的电子设备使用,如何有效沟通、挖掘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何培养孩子的执行功能技能,如何正确树立期望等等。不论你想获得任何和青春期孩子有关的建议,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青春期的内心世界:倾听、理解和创造共同的解决方案》以脑科学研究和行为分析为支撑,结合数千对青少年与父母的真实案例,为父母提供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养育法。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敏感期和黄金期。然而,几乎每个青少年都对父母说过:“你们就是不理解我。”“不被理解”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普遍的烦恼之一,也是许多青少年与父母的矛盾根源。
围绕这一问题,美国儿童发展专家埃伦·加林斯基对青少年的大脑和行为进行了长达七年的跟踪研究。她指出,青春期不是叛逆的代名词,只要掌握充分的正确信息,父母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利用好青春期的关键几年,实现人生突破。
当今社会,我们在抚养青少年时面临着许多非常现实的挑战。首先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根据202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调查,42%的高中生表示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持续的悲伤或绝望感,导致无法正常参与日常活动,这比2011年的28%显著增加。"类似的调查结果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因为大多数心理健康问题是在24岁时出现的。"²
另一个挑战是学业成绩。虽然新冠疫情期间学业成绩有所下降,但学业成绩一直存在不均衡的现象¹³,并且获得好成绩的压力可能使人筋疲力尽。公众讨论的焦点通常集中在谁应该为此负责上,是社交媒体改变了孩子的大脑,还是因为一种过于强调成就的文化,或者是现代生活的孤独与分裂?
本书与你读到的大多数关于青春期的书和文章截然不同:
· 大多数图书只关注青春期的单个挑战,而本书着眼于将这些挑战联系在一起。
· 大多数图书只是抱怨这些挑战,而本书提供了基于最新科学和青少年自身的突破性解决方案。本书关注的焦点是如何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满足他们需求的环境,帮助他们提高生活和学习技能,促进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这些是当务之急。从童年到成年这个阶段是我们有机会帮助年轻人
在现在和未来取得成功的时期。其间,年轻人开始懂得他们是谁、什么对他们有意义、他们擅长什么以及如何应对挑战。这个时期也可以是疗愈期,让青少年有机会从早期的逆境中恢复过来。总之,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期。
我撰写本书时,我的好友凯伦·戴蒙德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我们会给孩子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
“我们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孩子?”
这些简单而真实的问题激发了我写作本书的热情。
推荐序 教育是两代人的共同成长
译者序 青春期的礼物——从挑战到突破
引言 我们会给孩子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第一章 了解我们的成长
“突破之年”研究
青少年面临的问题
父母的思考:我们如何应对挑战
青春期是突破的时期
学习的高峰期
从发展障碍到发展需求
如何看待青少年大脑
重新思考青春期:看到积极面和阻碍因素
第二章 倾听我们,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灌输
父母的思考:我们会受群体文化影响
父母是青少年大脑的雕塑师
育儿策略:倾听、理解和创造共同的解决方案
将青春期作为复原期
技能培养机会:把挑战变为学习技能的机会
可能性思维
青春期的友谊
积极的冒险
数字世界中的青少年
创造一个更友好的世界
重新思考青春期:从个人到环境
第三章 不要对我们抱有成见
父母的思考:不要事先评判
我们对青少年是否有刻板印象?
青少年主义的影响
歧视的破坏力
日常歧视:隐藏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重新思考青春期:从平均到个性
……
第四章 我们正在努力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需求
第五章 我们喜欢学习生活和学习技能
结语 给外孙的一封信
附录1 “突破之年”研究项目
附录2 “突破之年”受访研究人员
注释
★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是成人社会的一面镜子。成年人不停地追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其实,我们更应该问问“我们成人社会到底怎么了”。
——张日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咨询心理学》作者
★这是一部值得每一个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阅读的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科学的态度和实用的解决方案,为我们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需求。
——乔志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教授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善良和无限发展的潜能,我们只要找到方法,就能让孩子在青春期破茧成蝶。
——刘长铭,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北京市第四中学原校长